过刊目录

  • 全选
    |
    辐射剂量与防护/论著
  • 辐射剂量与防护/论著
    马文娟, 洪哲, 潘玉婷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不同运输方案下将乏燃料从广东运至西北地区的辐射影响。方法 使用CRAMTRA 1.0程序,分别对不同运输方案下的乏燃料运输所致代表性公众和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进行了计算。结果 每吨乏燃料外运致公众集体有效剂量,长途道路运输的辐射影响最大(1.65×10-3人·Sv/t),道路-海洋-铁路联运方案的辐射影响最小(2.63×10-4人·Sv/t),道路-铁路联运方案的辐射影响居中(4.51×10-4人·Sv/t)。长途道路运输方案,对工作人员造成的职业照射的集体有效剂量(6.00×10-1人·Sv/t)要明显高于道路-铁路联运(7.93×10-2人·Sv/t)和道路-海洋-铁路联运(1.05×10-1人·Sv/t)方案。结论 道路-海洋-铁路联运的辐射剂量影响相对较小。
  • 辐射剂量与防护/论著
    陈岩, 张圆圆, 张伟佳, 周静, 师振祥, 刘永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掌握介入、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剂量水平,评价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效果,为放射卫生防护与监督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GBZ 207-2008《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要求,对铅衣内、外热释光个人剂量计(TLD)的受照剂量进行监测。结果 2015年累计监测放射工作者324名,其中介入人员287人,核医学人员37人。不同级别医院(三甲、三级(未定等)、二甲)工作人员铅衣内人均年剂量当量中位值分别为0.9 mSv、1.14 mSv和0.86 mSv;铅衣外分别为1.96 mSv、5.86 mSv和1.37 mSv。各级医院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各级医院工作人员铅衣内、外差别也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次调查的324名介入、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年剂量水平,均在国家标准限值内;但铅衣内外、不同级别医院以及不同工种之间个人剂量受照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降低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在放射防护实践中应加强重点工种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与防护。
  • 辐射剂量与防护/论著
    刘念, 薛诚, 苗升浩, 王悦然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徐州市环境样品及食品中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方法 按照《江苏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的要求,采集徐州地区的大气沉降物、气溶胶、饮用水、各类食品,使用中核(北京)核仪器厂BH1216Ⅲ型二路低本底α、β测量仪进行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监测。结果 徐州地区饮水中的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较10多年前有所降低,食品的放射性水平监测结果较周边城市无明显差异。结论 应逐步扩大监测范围并增加监测项目,为徐州地区积累更多环境样品放射性水平的基础资料。
  • 辐射剂量与防护/论著
    张灶钦, 耿继武, 林岚, 杨宇华, 许志强, 夏冰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广东省部分临床核医学诊疗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状况以及人员受照剂量水平,为寻找其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以广东省14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研究对象,根据国家相关标准,采用辐射监测方法,对临床核医学工作场所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放射性污染水平及人员受照剂量进行测量和推算。结果 工作场所中18F合成室操作孔在防护罩打开状态下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最高,达到166 μSv/h;放射性药物分装、注射等操作环节手部的剂量率较高,其中在分装柜分装18F、131I和99Tcm时可分别高达3720、1220和468.2 μSv/h,在注射台(窗)注射18F和99Tcm时可分别高达537和882 μSv/h。广州G医院18F注射室的工作台面β表面污染水平为99.6 Bq/cm2,工作人员手掌部位为1.6 Bq/cm2,超过国家标准限值。核医学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为0.08~5.18 mSv/a。在无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分装人员手部的年当量剂量最高,为0.02~390 mSv/a;注射人员次之,为0.57~85.62 mSv/a;而分装、注射时工作人员眼晶体、全身和下腹部的职业照射剂量较低。结论 核医学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现况良好;应重视放射工作人员自身防护,熟练操作技能以缩短作业时间,采取合理防护设(措)施以降低辐射剂量。
  • 放射生物学/论著
  • 放射生物学/论著
    孔劭凡, 杨福军, 孟媛媛, 杨向东, 刘姚姚, 宋娜玲, 徐文清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补肾单药(CP)和复方(KS)对急性电离辐射损伤后小鼠造血的调控作用。方法 9~10周龄C57BL/6小鼠分成空白对照组、照射组、照射+KS和照射+CP 4组,照射组、照射+KS和照射+CP三组进行5.5 Gy 137Cs-γ射线单次全身照射,剂量率1 Gy/min。照射后,照射+KS组按1.5 g/kg体重灌服KS药液,照射+CP组按2.7 g/kg体重灌服CP药液,其余两对照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月取血监测血常规。另取小鼠按同样方式分组,照射后连续给药一个月,检测间充质干细胞集落形成。结果 照射+KS组和照射+CP组在前两个月的白细胞和淋巴细胞高于照射组,集落数也多于照射组。结论 KS和CP可以促进电离辐射损伤后小鼠的造血恢复。
  • 放射生物学/论著
    李奇慧, 王芳, 王修德, 张惠彬, 顾恰敏, 上官陶, 邹仲敏, 唐木涛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对60Coγ辐射诱发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inese hamster fibroblast cell line,CHL)染色体畸变和小鼠骨髓微核形成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CHL细胞(±S9)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辐射模型组,TP保护组(分别加TP12.5、25、50 μg/ml)6组,除空白和阳性对照组外均给予2 Gy 60Co γ照射后继续培养24 h,常规制备染色体,观察畸变类型并计算畸变率。50只KM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辐射模型组,TP保护组(高、中、低剂量分别于照射后给TP725、145、29 mg/kg灌胃),每组10只,给药后14天给予6 Gy 60Co γ照射,24 h后处死动物,取双侧股骨,行骨髓涂片和姬姆萨染色,计数含微核嗜多染红细胞(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PCE)数。结果 中、高剂量组TP(25、50 μg/ml)可显著降低60Co γ诱发的CHL染色体畸变率,S9不影响CHL细胞染色体畸变形式和畸变率。高、中剂量TP保护组(725、145 mg/kg)小鼠PCE微核率与辐照模型组相比较,相差显著(P<0.05)。结论 茶多酚能部分对抗60Co γ辐射诱发的CHL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形成,对染色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放射生物学/论著
    王一凡, 郑盈盈, 解奇, 刘炬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低剂量X射线(0.1 Gy)照射对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vWF的影响。方法 采用医用直线加速器对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0、0.1 Gy(剂量率为200 cGy/min)的X射线照射,然后采用MTT法、台盼蓝染色和细胞凋亡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细胞活力及细胞凋亡。此外,采用ELISA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受X射线照射后的细胞培养液中vWF的表达。结果 以0.1 Gy的低剂量X射线照射脐静脉内皮细胞后,细胞增殖、细胞活力以及细胞凋亡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照射后的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基中vWF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低剂量(0.1 Gy)的X射线剂量照射不会导致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凋亡或细胞活性的显著改变,但是促使其分泌vWF的量增多。
  • 辐射健康/论著
  • 辐射健康/论著
    石瑞芬, 董雪梅, 陈松根, 陈智灵, 吴健聪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某市医用放射工作人员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研究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医用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方法,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规范的要求,对1615名医用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功能进行分析,测定血清中T3、T4及TSH的含量,并对测定结果结合个人剂量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放射组人群年均个人有效剂量为0.23 mSv,属于低剂量接触电离辐射。放射组的T3、T4和TSH水平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工龄不同分为3组,各组间T3、T4和TSH水平比较P值均>0.05,无统计学意义;按照不同工种分组,除牙科放射组TSH与对照组比较P值>0.05,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与对照组比较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期接触小剂量电离辐射可能对放射工作人员的甲状腺功能产生影响。因此应进一步改善放射防护条件,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保障作业人群的职业健康。
  • 医疗照射/论著
  • 医疗照射/论著
    蒙庆春, 龙怡蒨, 李涛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该市X射线诊断设备照射频率及分布情况,为规范医疗照射管理及放射卫生防护提供建议。方法 普查全市所有临床放射诊疗机构的放射诊疗频次,并经统计学数据处理分析。结果 该市2016年医师数量为5.07人/千人口;2016年照射频率为510.67人次/千人口,其中男性年度照射频率为543.89人次/千人口、女性年度照射频率为477.63人次/千人口;摄影、X-CT、胸部透视、牙片、乳腺CR、介入、胃肠透视分别占74.89%、17.46%、4.40%、2.15%、0.48%、0.36%、0.26%;各部位的摄影、X-CT在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年度放射诊疗频次分布中,三级医院84 289人次(32.68%),二级医院85 574人次(33.18%),其他类88 061人次(34.14%)。结论 通过调查,该市城乡居民当年度的放射诊疗频次属于Ⅱ级医疗保健水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高于近年国内相关报道水平,但频次在各放射检查类别的分布中合理性显得较差。
  • 医疗照射/论著
    武旁旁, 杨晶, 娄冬华, 吴刚, 陆兴展, 徐淑海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和掌握徐州市放射诊疗水平和发展趋势,为合理配置放射诊疗资源及放射诊疗的监管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放射诊疗的合理发展。方法 以徐州市所有放射诊疗机构为调查对象,采用信访方式对全市放射诊疗机构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共调查放射诊疗机构314家,2013-2015年徐州市放射诊疗设备和放射工作人员总数均不断增加,但每台设备占放射工作人员无明显变化,设备区域分布不均;徐州市医疗照射总频次呈上升趋势,其中核医学治疗增长最快。一级及其他医疗机构X射线诊断频次最多,放射治疗、介入放射学和临床核医学的照射主要集中于三级医疗机构。结论 徐州市放射诊疗资源在逐年增加,区域范围内资源分配不均,医疗照射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放射诊疗总体水平远低于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控制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受照射剂量,做好医疗照射防护工作,是当前放射卫生监督的主要任务。
  • 医疗照射/论著
    吴一田, 耿建华, 杜召猛, 毕高畅, 齐雍鹤, 张朝坤, 郑容, 吴宁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PET/CT中CT自动管电流模式下受检者有效剂量与管电流阈值及噪声指数的关系,为确定最优化采集条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用GE Discovery ST-16型和Discovery Elite型PET/CT,使用RS-550型仿真人体模型获得PET/CT中CT所致受检者有效剂量。两机型采用相同采集条件,即管电压120 kV,螺距为1.375,转速0.8 s/转,噪声指数(NI)8-30,间隔为2,自动管电流低限均为30 mA,高限为200~350mA,间隔为50 mA。模拟临床PET/CT的头颈部和体部分段扫描方式对仿真人体模型进行扫描。记录各种采集条件下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DCT)。结果 采用相同采集条件,CT扫描所致有效剂量随噪声指数增大而降低,且曲线随自动管电流高限的增加而陡峭;Discovery Elite型扫描CT所致受检者全身有效剂量低于Discovery ST-16型。结论 对确定的受检者,PET/CT中CT所致有效剂量随扫描条件不同有较大差异。可以根据不同临床需求,选择最优化采集方案,从而尽可能降低受检者的有效剂量。
  • 医疗照射/论著
    王海军, 蔡金敏, 罗晋甘, 林涌钦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深圳市CT医疗照射的现状,估计所致居民剂量负担。方法 采用普查方法,对2016年深圳市医疗机构中使用的CT进行调查。首先分头部、胸部、腹部和其他部位调查CT扫描人次和标准扫描参数,结合测量的加权CT剂量指数和文献结果,估算深圳市CT医疗照射所致居民的剂量负担。结果 2016年深圳市CT医疗照射频率为109.84人次/千人口,估算头部、胸部和腹部CT扫描的平均有效剂量分别为1.21 mSv、5.83 mSv和7.08 mSv。2016年深圳市CT医疗照射所致居民集体剂量为6090.28 Sv·人,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530 mSv。结论 CT医疗照射频率和单次扫描剂量是影响居民剂量负担大小的两个重要因素,减少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和建立CT医疗照射指导水平是降低集体剂量负担的有效途径。
  • 医疗照射/论著
    田青香, 娄云, 王宏芳, 王新明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口腔计算机曲面断层摄影(computed orthopantomography,COPT)和口腔颌面锥形束立体断层扫描(cone beam CT,CBCT)两种扫描方式受检者入射体表剂量(Entrance Surface Dose,ESD)的大小。方法 用热释光剂量法(TLD)模拟测量两类口腔CT在进行COPT和CBCT扫描时所致受检者的入射体表剂量。实验时将热释光剂量计元件布放于人体仿真头部模体的12个关注点位,采用RGD-3B型热释光剂量仪对元件进行剂量测量。结果 A设备两种模式在COPT临床常用照射条件下,CBCT受检者入射体表剂量高于COPT受检者(P<0.01),二者剂量比为1.2~9.8倍;B设备两种模式在各自临床常用照射条件下,CBCT受检者入射体表剂量高于COPT受检者(P<0.01),二者剂量比为1.8~14.4倍。结论 口腔科医生应正确认识COPT和CBCT两种检查方法对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合理选用照射条件,严格掌握适应症,指导受检者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将辐射危害降低到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
  • 辐射监测/论著
  • 辐射监测/论著
    董信芳, 李航, 丁世海, 王勇, 杜文学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试验验证以确保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压水堆核电站"华龙一号"堆型烟囱气态流出物取样系统(采用单嘴取样头设计)充分满足取样代表性要求。方法 本文基于美国国家标准ANSI/HPS N13.1-1999要求,建造了"华龙一号"反应堆烟囱1:5的比例模型,在比例模型上完成了3个不同标高取样截面的平均气旋角、气体流速分布、示踪气体分布、示踪气溶胶分布验证试验,并在福清核电站1、2号机组的烟囱上开展了气旋角、气体流速、示踪气体浓度分布的验证试验。结果 在"华龙一号"比例模型烟囱三个预选取样截面(Q1、Q2、Q3)中心2/3区域内,在两种设计通风工况下,气体流速分布变异系数(COV)≤ 1.1%,所有测点最大气旋角为11.38°,示踪气体分布浓度分布COV ≤ 4.4%,示踪气溶胶浓度分布COV ≤ 4.7%;在实际烟囱预选取样截面中心2/3面积内气体流速分布COV ≤ 8.4%,所有测点气旋角平均绝对值为11.3°(且最大值<20°),并且由DVN碘排风、DVN正常排风系统注入示踪气体时,测量截面上示踪气体浓度分布COV分别为2.2%、1.3%。结论 "华龙一号"模型烟囱和实际烟囱的所有测试指标,全部符合ANSI/HPS N13.1-1999标准对于取样截面上污染物混合均匀性的要求,即可以采用单点取样方式来设计"华龙一号"烟囱气态流出物取样系统。
  • 辐射监测/论著
    聂鹏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源项调查判断101堆废水贮存罐的运行状态。方法 对废水贮存罐周围的地下水和土壤及转运泵房进行调查,通过现场测量和取样实验室分析,找出土壤污染严重的区域和辐射剂量水平较高的区域。结果 对废水贮存罐周围土壤及地下水分析结果表明,废水贮存罐在已往运行期间没有对周围土壤及地下水造成不良影响;对转运泵房调查结果表明转,运泵房区域土壤及转运泵房内部地面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污染。结论 总体上讲,101堆废水贮存罐运行状态良好。
  • 辐射监测/论著
    王建超, 周剑良, 陈凌, 吴建华, 刘阳, 周树立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OSL原理,测量和分析在激发光下剂量片中沉积的剂量与激发出来的荧光光子数目的关系,为以后相关科研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方法 使用一个1.48 GBq(40 mCi)-90Sr/90Y β源对α-Al2O3:C剂量片进行不同时间的辐照,再用设计好的激发光装置将沉积在α-Al2O3:C剂量片的信号进行光激发,通过光电倍增管对荧光光子进行收集,最后通过单光子计数器输出计数。结果 通过上面的实验方法得到了剂量片上沉积剂量与荧光光子数的关系,通过线性拟合后可以得到线性关系。结论 从结果上可以看出剂量片上的本底剂量与其产生的荧光光子数存在线性关系,同时沉积剂量与荧光光子数也呈线性关系。
  • 辐射监测/论著
    刘阳, 郭庐阵, 郑国文, 骆志平, 陈勤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文研制的应急监测系统,能够提供特种环境条件下事故现场环境辐射水平监测的能力,为应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用无人机携带探测器并将其抛投布置到事故现场,监测结果通过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将设备获取的剂量率信息和地理坐标发送到数据管理服务器,通过结构、空气动力学设计等使探测器具有耐受高温、高湿、强震、强辐射等特种条件的能力。结果 探测器通过无人机载带至高度30 m~100 m的空中抛投降落无损坏,探测器防护等级达到IP68,不更换电池持续工作时间大于1个月,在-20℃~80℃的环境温度下正常运行。结论 探测器系统能够在发生重大核事故后,通过无人机快速投掷到现场,并在特种条件下持续工作提供现场的环境辐射水平数据,弥补了技术空白。
  • 辐射监测/论著
    宫增艳, 赵广翠, 李雪贞, 高鹏, 马国学, 徐蒙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使用不同方法测定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的监测结果。方法 选取5个环境监测点位,2个监督性监测点位,对其2010-2014五年间γ辐射剂量率自动连续监测γ辐射剂量率瞬时监测与γ辐射累积剂量监测结果三者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 分析表明对同一点位γ辐射剂量率的监测结果显示,自动监测 > 累积监测 > 瞬时监测。对同一点位和同一监测方法,五年标准差的范围是0.62~6.96 nSv/h,而同一点位不同监测方法,标准差范围是4.95~28.11 nSv/h。结论 本次比对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三种方法的科学性与可比性,保证了监测数据的质量,在辐射环境监测点位优化层面也有重要意义。
  • 辐射环境/论著
  • 辐射环境/论著
    张莉, 毛万冲, 李斌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调查四川省内某高通量工程试验反应堆(HFETR)外围环境中氚浓度水平。方法 2010年至2014年分析了距离试验堆5 km范围内的江水、浅井水、空气(氚化水蒸汽)和降水样品,样品均按照GB 12375-90《水中氚的分析方法》进行处理,并采用超低本底液体闪烁谱仪测量。结果 HFETR 1 km范围内空气和降水中氚浓度较高,随着监测点位与HFETR的距离增加,氚浓度呈明显下降趋势。江水和浅井水中氚浓度均处于正常水平,说明HFETR在正常运行情况下,氚的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小。结论 成人经各种途径摄入氚的年待积有效剂量最高为2.1×10-8Sv/a,仅占公众年剂量限值的2‰左右。
  • 诊断与治疗/论著
  • 诊断与治疗/论著
    沈明雄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HCC)与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中的应用及敏感性、特异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与我院就诊高度怀疑HCC的56例患者及高度怀疑FNH的45例患者作为可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与术后病理证实结果比较,分析螺旋CT对HCC、FNH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并对比二者在CT增强扫描时不同能量水平下的对比噪声比(CNR)情况以及能谱定量参数值情况。结果 64层螺旋CT对HCC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为96.23%,特异性为66.67%,准确性为92.86%;对FNH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为92.68%,特异性为75.00%,准确性为86.67%。增强扫描动脉期时HCC、FNH患者CNR均呈明显的下降状态,并且能量越高则CNR越低,HCC与FNH患者的CNR值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门脉期FNH患者CNR逐渐降低,而在40 keV时获取最佳CNR,HCC患者则表现为CNR先升后降,80 keV时获取最佳CNR,HCC、FNH患者在80~120keV间的CNR值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在40 keV时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64层螺旋CT在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HCC、FNH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检出效能、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诊断与治疗/论著
    张永强, 王昀璐, 梁琰, 李展展, 赵杰, 何子龙, 陈卫国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比氟18-脱氧葡萄糖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18F-FDG SPECT/CT)与GE 64排CT异机融合前后图像质量,探讨异机融合18F-FDG SPECT/CT(简称异机融合)诊断结直肠癌及TNM分期的优势。方法 36例经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接受18F-FDG SPECT/CT和异机64排CT检查,图像传输至后处理工作站,完成18F-FDG SPECT图像分别与同机低能量CT及异机64排CT图像融合。36例患者中,共65枚病灶,其中原发灶36枚,淋巴结转移灶19枚,远处转移灶10枚,并依此分为三组;分别对三组同机融合及异机融合图像中病灶边界是否清晰、与邻近脏器关系是否清晰、是否有伪影进行主观评分,同机融合及异机融合图像质量得分的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结果 三组图像质量得分异机融合均高于同机融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03和-3.858和-2.844,均P<0.01)。结论 结直肠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远处转移灶异机融合图像均优于同机融合图像,异机融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监督与管理/论著
  • 监督与管理/论著
    汪越, 陈东兵, 张景辰, 居治豪, 杜炳贵, 宋志艳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环保部门对机场放射性仓贮的监管机制、确保机场航空货运放射性仓贮辐射安全。方法 通过调研国内外机场放射性仓贮的辐射安全管理现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改善我国机场放射性仓贮辐射安全管理建议。结果 明确了机场放射性仓贮的安全管理属于运输管理范畴,目前机场放射性仓贮管理中存在有不足需要加以改善。结论 规范管理、明确机场放射性仓贮安全管理责任,能最大限度的确保机场辐射安全。
  • 监督与管理/论著
    李冬雨, 章雷, 路伟, 王兴功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军队驻京部分医疗机构开展放射防护工作的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 通过现状调查、现场实验测量的方式。结果 近几年军队放射防护工作不断加强,但仍存在检测能力不足、防护设计不合理、规章制度不完善等问题。结论 加强军队医疗机构放射防护工作,需进一步提高技术服务机构检测能力水平,健全医疗机构放射防护管理组织,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放射防护法规、标准和规范的学习,建立坚固的技术支撑体系。
  • 综述
  • 综述
    陈基炜, 陆晨昊, 唐波, 彭冠亮, 曹俊涛, 涂彧, 黄圣雁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CT检查中非扫描区域敏感组织器官的防护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 通过分析非扫描区域受到辐射的原因,针对受到辐射的原因逐一提出防护方案。结果 放射卫生管理方面应增强人员防护意识,规范机房内外环境,完善规章制度。使用先进技术进行操作扫描,防护方式分为体表屏蔽、源项屏蔽和体内屏蔽三种。体表屏蔽需要选择先进的屏蔽材料,使用大于0.5 mm铅当量的个人防护用品。源项屏蔽的方法在CT机架孔径正反两侧架设屏蔽,极大地降低了到达非扫描区域的漏射线和外散射线。体内屏蔽通过口服硫酸钡增加人体消化道内局部密度衰减体内的内散射线。源项屏蔽和体内屏蔽的可行性与实用性需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结论 对于CT检查时非扫描部位敏感组织器官的防护应当以"重视操作和防护技术,加强放射卫生管理"的原则为指导;在CT操作方面,在满足影像质量的条件下,选择低剂量扫描方式。在防护技术方面,应依照"衰减漏射线,屏蔽散射线"的理念进行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