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邢月明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分析新辅助放疗加根治术治疗Ⅱ期宫颈癌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和新辅助放疗对手术的影响以及放疗副反应,探讨新辅助放疗在Ⅱ期宫颈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3年7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Ⅱ期宫颈癌患者109例,其中59例行新辅助放疗(盆腔外照射+腔内后装治疗)休息2到3周后行根治性手术即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50例行根治性放疗。结果 ①新辅助放疗加根治术与根治性放疗两组患者3年、5年生存率:由于随访时间较短,还不能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②新辅助放疗对手术的影响:59例患者在接受新辅助放疗后均能顺利行根治性手术,且未增加术中术后并发症。③放疗副反应:新辅助放疗组放疗副反应发生率小于根治性放疗组(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辅助放疗加根治术可使①肿瘤明显缩小甚至消失,扩大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治愈率。②不增加手术难度及术后并发症。③降低患者近期放疗副反应和远期并发症。④降低癌细胞的活力,减少转移的几率。⑤可取得与传统根治性放疗相近甚至更高的远期生存率。
  • 论著
    欧阳爱梅, 苏新友, 贾姝丽, 魏兆龙, 李淑静, 马祥兴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固定延迟时间肝动脉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的可能性,优选其最佳成像方法及16层螺旋CT肝动脉CTA最佳延迟时间。方法 选取上腹部强化患者380例,按照不同延迟时间(20 s、25 s、30 s)、注射流率(3.0 ml/s、3.5 ml/s)、重建层厚(0.75 mm、2 mm)和扫描方法(固定延迟时间与自动触发技术)随机分为6组,分析肝动脉显示情况。结果 16层螺旋CT肝动脉MSCTA最佳延迟时间25 s。0.75 mm和2 mm重建层厚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 ml/s组与3.5 ml/s组以及固定延迟时间与自动触发技术肝动脉显示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固定延迟时间肝动脉MSCTA适合临床应用。
  • 论著
    阎华伟, 金献测, 周永强, 杨桂强, 吴志勤, 潘函慧, 谢聪颖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机载千伏级锥形束CT(CBCT)研究不同定位方式对胸部肿瘤放疗的摆位误差。方法 利用CBCT扫描,来测量患者X(左右方向)、Y(前后方向)、Z(上下方向)线性摆位误差,并计算总的摆位误差。结果 各组患者在经CBCT校正后,在各个方向上的线性误差和总误差都要比校正前的误差有明显的减少。胸部热塑体罩的残留误差最小(P=0.06)。结论 经过CBCT的校准,可以明显地减少三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胸膜热塑体罩由于其良好的物理限制,经CBCT校准后它的残留误差最小,摆位精度最高。
  • 论著
    尹晶晶, 秦秀军, 张伟, 袁慧, 李建国, 闻建华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研究2 Gy γ射线离体和全身照后12 h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差异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情况,在分子水平上为辐射损伤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大鼠离体和全身照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辐射差异基因筛选和Pathway分析,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基因芯片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离体照射组筛选出差异3倍以上的基因2 001条,全身照射组筛选出差异3倍以上的基因2 590条。两组共同差异3倍以上的基因有312条。离体照射组涉及22个KEGG通路,全身照射组涉及35个KEGG通路,两组有10个共同的KEGG通路。选择其中3条基因进行实时荧光PCR定量分析,得到的相对定量结果与芯片检测结果趋势一致。结论 从照后12 h的研究结果中发现,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信号转导等多个方面,这将为深入研究这些辐射相关基因在淋巴细胞辐射损伤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 论著
    傅强, 牛猛, 刘晓菲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常规头部CT采用管电流自动调节技术(即TCM螺旋扫描模式)能否降低照射剂量和提高影像质量。方法 50例成人患者,分别接受常规头部CT的TCM螺旋和常规轴扫模式,常规轴扫参数:140 kV,170mA用于颅底部;120 kV,150 mA用于颅脑部,2s/周。TCM螺旋扫描参数:120 kV,280 mA(最大管电流阈值),0.8 s/周。扫描剂量直接取自设备剂量指示值(CTDI和DLP)。影像质量分别由两位专家采用双盲法,对头部CT的颅底、脑灰-白质层面以及全部影像逐层进行CT值、信噪比测量以及综合评估。结果 常规头部CT采用TCM螺旋扫描模式较轴扫模式可使患者有效降低管电流使用量(44±12)mA,扫描时间(4.8±0.8)s,照射剂量(38±0.9)%:[CTDI:(32.10±9.0)mGy、(55.00±7.2)mGy;DLP(442.10±72)mGy·cm、(668.00±26)mGy·cm];经计算人体吸收剂量可降低(1.5±0.4)mSv,并可有效提高影像质量。结论 经两种不同扫描模式所得影像的CT值测量结果及其他影像质量参数的对照,应用TCM螺旋扫描模式的影像质量完全可与轴扫描模式相媲美,同时具有可减少扫描时间和照射剂量的优越性。
  • 卫生管理
  • 卫生管理
    李秀芹, 吴欣, 顾兢, 赵进沛, 杨新芳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危害因素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在军队放射卫生监督监测质量保证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HACCP系统的原理和方法,遵循放射实践正当化、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三原则,运用通观全局、顶层设计和各个击破的策略,对军队射线项目从预审到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辐射危害分析,建立动态的军队放射防护监督监测HACCP质量保证体系。结果 该体系在军队放射诊断、放射治疗、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等各类射线项目放射防护实践和危害因素预防控制的前置性及安全性应用中都发挥了点睛作用。结论 HACCP理论为军队放射防护监督监测提供了科学先进的理论和方法,体现了预防性、系统性、灵活性和高效性的特点,大大提升了军队放射卫生监管工作的内涵建设,有效保证了军队医疗机构放射诊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 卫生管理
    石友堂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商丘市医疗机构的放射卫生监督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掌握医疗机构的放射防护情况。方法 于2011年至2012年期间对市内22家医疗机构进行现场调查,采用现场检测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预评价审核合格的占66.7%;竣工验收合格的占50%;13所医疗机构持有放射诊疗许可证,占59.09%;167名放射工作人员中,有151名员工取得了放射工作人员证,占90.42%;有81名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用品配置符合要求,占48.5%;随身佩戴个人剂量计的有100名,占59.88%;167名放射工作人员全部接受过放射防护的专业知识培训,占100%;19家医疗机构在放射工作场所入口等处设置了电离辐射警示标识,占86.36%;8所机构对其放射工作场所进行了防护性能的检测,占36.36%。结论 医疗机构的放射卫生监督仍然存在部分漏洞和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约束。
  • 剂量·防护
  • 剂量·防护
    张晓儿, 蔡振练, 黄松斌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2011年全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系统比对活动,检验本实验室个人剂量监测能力。方法 按照《全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系统比对方案》的要求,将多组常规监测用的个人剂量计交组织者,经标准照射源照射后,由实验室测量并统计各组测量值,再对其进行不确定度统计和报告。结果 2011年盲样比对各组Hp(10)均值的剂量范围为0.30 mSv~4.16 mSv,各组Hp(10)变异系数为2.16%~5.00%,约定真值的剂量范围为0.30 mSv~4.20 mSv,单组性能Pi为-0.95%~12.50%,综合性能|B|+S为10.4%,均远小于0.4的判定水平,比对结果优秀。结论 本实验室个人剂量监测系统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
  • 剂量·防护
    陈水德, 赵南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加强放射防护工作,通过对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的个人剂量进行调查,进而了解不同类型医院和不同工种的外照射年剂量当量和人均年剂量当量的差别。方法 依据湛江市卫生监督所的监测要求和监测方法的要求,计算各级医院和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当量和人均年剂量当量。结果 98.9%的受检者年受照剂量在5mSv以下,不同级别医院人均年剂量当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区县级医院 > 镇级医院 > 市级医院 > 个体卫生所。不同工种的人均年剂量当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放射介入 > 核医学 > 普通放射 > CT室。结论 人均年剂量当量低于全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平均水平,湛江市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是安全的。
  • 剂量·防护
    汪润华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解某医院放射卫生防护情况。方法 2012年对某医院螺旋CT、多功能DR、高频胃肠机等X射线装置进行了监测并对该单位12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机房周围环境监测显示为(0.06~0.18)μGy/h,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显示为(0.69~1.3)mSv。结论 该医院机房周围环境监测屏蔽安全防护性能基本符合GB18871-2002的要求,该医院个人剂量监测符合GBZ 128-2002的要求。
  • 剂量·防护
    程晋鹏, 江石丰, 程宝根, 陈燕林, 谭敏瑜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掌握2012年惠州市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方法 选择该地区4家医院的193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按标准方法估算年有效剂量。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在"<1 mSv"、"1~1.99mSv"、"2~2.99 mSv "、">3 mSv"剂量组的人员分布依次为77.2%、7.3%、8.8%、6.7%,介入临床医生的年有效剂量均值为(1.89±1.26)mSv,介入临床医生、普通放射技师、介入护理人员及技师年有效剂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H=104.951,P < 0.001)。结论 年有效剂量均值的大小关系为介入临床医生组 > 介入护理人员及技师组 > 普通放射技师组,介入临床医生的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工作需进一步规范,同时可采取多种措施来控制其年有效剂量水平。
  • 剂量·防护
    沈青, 崔茜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近五年本区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剂量水平,评价放射防护状况。方法 汇总各工种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剂量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各工种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水平及其变化情况。结果 医用X射线诊断、临床核医学、介入放射学、放射治疗和科研人员的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945 mSv· a-1、2.619 mSv· a-1、3.074 mSv·a-1、0.653 mSv·a-1和0.527 mSv·a-1,介入放射学和临床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高于其他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五年间各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近五年来,徐汇区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剂量水平基本保持稳定、均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工作人员的防护仍需加强。
  • 剂量·防护
    奚星林, 陆地, 吴宏中, 刘青, 潘丙珍, 庞世琦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测定广州市售进口和国产婴幼儿奶粉中减钾总β放射性比活度。方法 利用BH1227低本底α、β测量仪进行测量,参考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规定的食品中总β操作干预水平(OIL)进行比较。结果 进口和国产婴幼儿奶粉中的减钾总β放射性比活度平均值分别为35.37Bq/kg和39.79Bq/kg。结论 进口和国产婴幼儿奶粉中减钾总β的放射性比活度低于IAEA对食品中总β放射性浓度限制标准,食用是安全的。
  • 剂量·防护
    吕东晋, 龙启萍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文调查了青海省海东地区、海南州、海西州、海北州农牧地区水源水中总α总β的放射性水平。方法 综合考虑当地水系分布、地质条件、人群饮水密集区等因素,各州所属县设置5个以上采水点,共采集各种水源水样品100份按照国家标准方法测定。结果 青海省海东地区、海南州、海西州、海北州水源水中丰水期总α放射性活度浓度均值分别为0.14Bq/L、0.15 Bq/L、0.25 Bq/L、0.13 Bq/L,总β放射性活度浓度均值分别为0.10 Bq/L、0.12 Bq/L、0.24 Bq/L、0.11 Bq/L,枯水期总α放射性活度浓度均值分别为0.15Bq/L、0.17 Bq/L、0.26 Bq/L、0.13 Bq/L总β放射性活度浓度均值分别为0.10 Bq/L、0.12 Bq/L、0.26 Bq/L、0.13 Bq/L。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青海省海东地区、海南州、海西州、海北州水源水中的放射性水平处于正常本底范围,均未超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的总α、总β放射性指导值,各地区水样丰水期和枯水期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浓度(Bq/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 剂量·防护
    于利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我国生活饮用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现状、检测方法以及影响结果的主要因素。方法 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通过对水样进行酸化、浓缩、炭化、灰化预处理后在低本底检测装置上测量总α、总β放射性。结论 除个别泉水样品外,我国各地饮用水的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均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的水平。需要关注影响监测结果的测量设备参数以及水样的残渣量。密切关注我国居民生活饮用水中的总放射性水平的变化情况非常必要,是一项需要长期连续坚持开展的监测工作。
  • 剂量·防护
    麦维基, 贾育新, 刘小莲, 张素芬, 李明芳, 邱美娇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南海石油测井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方法 使用Z或IZ鉴别式个人剂量计对南海石油测井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2004~2009年共监测551人,Hp(10)、Hp(3)和Hp(0.07)的人均年受照剂量均为0.63 mSv,实测集体剂量当量分别为346.51人·mSv、347.80人·mSv和348.11人·mSv,南海石油测井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年剂量均小于5 mSv。结论 南海石油测井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水平较低,远低于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受照剂量调查水平。
  • 剂量·防护
    苏爽, 曹磊, 邓君, 李新鸾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治疗室防护设计的一般原则,从放射防护最优化的角度出发,控制职业和公众照射的水平,完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方法 分析国际和国内现行实施技术标准和规范,探讨工作负荷、屏蔽设计和迷路及防护门的关系等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治疗室防护的关键问题。结果 推荐了一种加速器工作负荷估算方法,对典型加速器屏蔽墙设置,迷路与防护门的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结论 按照《电离辐射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控制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治疗室的辐射水平时,采用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可以完善放射防护设施的有效性,提高放射防护设施的效率。
  • 剂量·防护
    刘小莲, 麦维基, 贾育新, 张素芬, 李明芳, 丘美娇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供外照射个人剂量正常本底参考值,为核事故外照射个人剂量应急估算或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本底异常判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年广州77个单位299个本底值进行测量和统计。结果 本底剂量当量平均(0.39±0.056)×10-2 mSv。最小值为0.17×10-2 mSv,最大值为0.83×10-2 mSv。本底参考值(0.22~0.56)×10-2 mSv。结论 在日常检测工作中,超出本底参考值的数据为异常数据。通过对异常数据的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引起误差的原因,进而改进检测和管理工作,保证检测质量。
  • 剂量·防护
    郭晋纲, 张晓丽, 庄坤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某医院核医学科PET-CT机房等相关工作场所进行防护屏蔽设计,以保证医护人员减少或免受辐射损害。方法 按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及辐射防护基本原则进行设计。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及公众受照的年有效剂量低于国家标准限值。结论 本院核医学科辐射防护屏蔽设计可满足防护要求。
  • 剂量·防护
    蒋洪春, 韩丹丹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保障公众、患者及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促进医用诊断X射线机健康发展,探讨解决或改进医院诊断X射线机防护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广西桂林地区8家三级医院X射线诊断的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医院放射诊疗许可证及上岗证、放射工作人员防护、机房墙体厚度、防护门、工作指示灯、警示标识、个人防护用品及工作人员操作位监测合格率为100%。但患者X射线检查使用率偏高,体检胸透使用率高,床边X射线机防护不合格,新生儿及儿童X射线检查率高,受检患者非投照部位主动防护率低,某些医院存在研究性大剂量CT检查,没有设立X射线候诊专区,在过道内候诊。结论 受调查的三级大医院放射防护监测合格率高,卫生监督所监管范围之外存在诸多问题,公众及就医患者的辐射防护堪忧,医院医用X射线机的监管和使用应当以人为本。
  • 剂量·防护
    宋钢, 朱建国, 陈英民, 卢峰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测量描述质子加速器治疗系统感生放射性辐射场分布及其变化,提醒放射工作人员注意对感生放射性的防护。方法 使用451P型X、γ电离室巡测仪对质子加速器治疗系统感生放射性辐射场进行测量。结果 描述了该系统不同出束能量后感生放射性剂量分布,通过连续测量分析感生放射性剂量随时间推移的变化。结论 治疗机头部位感生放射水平较高,患者档铅模型对感生剂量场分布影响较大。
  • 剂量·防护
    杜向阳, 李朋昆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掌握上海市黄浦区医疗卫生机构2007~2011年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方法 采用热释光剂量方法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外照射剂量监测,统计并转换为年有效剂量进行分析。结果 以年为周期5年共监测1 933人次,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953 mSv,从事X射线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858 mSv以及1.478 mSv;三级医院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结论 本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外照射剂量水平在安全范围之内,介入治疗放射工作人员是今后管理的重点。
  • 剂量·防护
    窦书林, 杨跃进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开封市放射工作人员2010年至2011年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了解掌握该市放射防护管理工作效果。方法 依照国家规定对开封市放射工作人员2010年和2011年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工种、年度、周期、大剂量、年剂量、人均年剂量等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至2011年连续两年开封市各类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与人均年剂量等均在国家标准范围内。结论 开封市放射工作人员所受辐射剂量远远低于国家标准,该市放射防护管理工作效果明显。
  • 剂量·防护
    徐福良, 安岩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2010~2012年莱州市放射工作人员接受的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为加强放射防护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要求,采用热释光剂量方法监测。结果 2010~2012年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41 mSv,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临床介入诊疗工作人员所受剂量水平最高,为0.76 mSv。结论 莱州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符合国家标准限值,其工作环境是安全的,介入诊疗工作人员仍是今后防护的重点。
  • 剂量·防护
    蔡艺苹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掌握韶关市2008~2010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方法 采用热释光法监测,剂量元件为粉末LiF(Mg,Cu,P)。监测依据《职业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结果 韶关市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731 mSv·a-1,大多数放射工作人员(98.36%)年平均受照剂量当量低于国家限值的1/4(5 mSv)。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年剂量水平最高。结论 加强对介入操作医务人员的防护管理,把他们的辐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 辐射与健康
  • 辐射与健康
    吴玉莲, 赵平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和掌握青海省放射工作人员血糖平均水平及高血糖检出率。方法 对全省放射工作人员进行空腹血糖水平测定,共计1041例。结果 高血糖的检出率为5.70%,空腹血糖平均水平为(4.58±0.95)mmol/L。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年龄组间,血糖水平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41~50岁组的高血糖检出率为10.2%,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应开展糖尿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合理饮食、加强锻炼,对中老年放射工作人员定期检测空腹血糖,以便早发现、早治疗,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发生。
  • 辐射与健康
    刘刚, 牛丽梅, 张荣, 李烨, 吴小琴, 刘银银, 雷红玉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不同工种、不同工龄、不同地区的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象的分析比较,了解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象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两市共391名放射工作人员的外周血象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市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象均值都在正常参考范围内,但白细胞、血小板均值低于对照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市放射工作人员之间白细胞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血小板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不同地区环境因素对白细胞影响较小。
  • 辐射与健康
    陈剑雄, 霍宝华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肇庆市放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状况,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年肇庆市放射工作人员的血压、谷丙转氨酶、血常规、尿常规、染色体、B超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 共体检672人,其中男511人,女161人,平均年龄为(35.3±8.7)岁,从事放射工作工龄平均为(13.2±8.8)a;肝功能、生化、B超、心电图、血压、血常规、尿常规检查的异常率分别为11.46%、62.95%、11.46%、4.46%、9.23%、38.10%、32.44%;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查未出现异常。乡镇级的医疗单位与其他级别的单位在血小板异常率和心电图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工矿企业与各级别的医疗单位在血压异常率和ALT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白细胞、血压、血糖的异常率随着放射工龄的延长而增高。结论 肇庆市2012年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总体较好,但应加强对较长放射工龄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工作,并加强对乡镇医疗单位和工矿企业放射人员工作场所辐射监测、加大个人防护,切实保护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
  • 医疗照射
  • 医疗照射
    徐慧军, 李玉, 张素静, 杨晓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统计治疗前植入到肝脏肿瘤患者体内的,与治疗中用于追踪的金标数量并加以评价。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中心利用射波刀为437例肝脏肿瘤患者实施了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SBRT),治疗前在这些患者体内共植入1 586颗金标,每名患者植入的金标数量为2~9颗。对治疗中使用不同数量金标追踪的病例分别进行统计,并与植入时的病例进行对比。结果 植入2颗金标的例数为25例,占总例数的5.72%;植入3颗和3颗以上的金标的例数为412例,占总例数的94.28%。治疗中利用2颗金标追踪的例数为97例,占总例数的22.20%;利用3颗和3颗以上金标追踪的例数为340例,占总例数的77.80%。金标的移位率为1.70%,利用率为90.62%。结论 在治疗中使用2颗金标追踪的比例为22.20%,9.38%的金标在追踪没有使用,为此我们要不断提高金标植入的质量和数量,最大限度地降低2颗金标追踪的比例,提高金标利用率。
  • 医疗照射
    方新立, 朱冬梅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掌握周口市区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的整体情况,做好以后的放射卫生工作。方法 现场调查收集市区各医疗机构X射线诊断防护资料。结果 透视机、摄片机隔室率和状态检测率分别为61.5%、92.1%和82.0%;机房防护检测合格率、受检者防护用品配备率分别为86.0%、82.0%;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职业健康检查率为92.4%、70.5%。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防护得到了提高,应加强受检者防护和X射线设备的状态检测。
  • 医疗照射
    王蕊华, 陈随明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常规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对患者正常组织的影响。方法 使用组织等效好、灵敏度高、线性好的热释光剂量计布放于患者身体表面。结果 可明显看出在保护人体正常组织方面调强放疗要优于三维适形放疗。结论 在放射治疗中使用调强放疗对患者的治疗和远后身体的恢复有积极的作用。
  • 医疗照射
    唐玉霞, 秦昶晨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合理使用X射线影像诊断设备,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受检者身体健康。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对各级医院X射线影像诊断场所进行放射防护监测。结果 除某一级医院的一个监测点不合格外,其余均符合国家放射防护要求。结论 应加强对各级放射诊断机构的管理,确保医用辐射安全。
  • 医疗照射
    李朋昆, 杜向阳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全面了解本区核医学设备及从业人员基本情况,调查放射防护制度及防护情况,探讨解决和改进放射防护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基本情况通过现场调查进行收集,表面污染采用现场监测仪器直接读数法进行测量。结果 全区共有四家医院开展临床核医学,拥有工作人员29名,SPECT3台,核医学诊疗以骨显像和甲状腺功能亢进为主,人均年剂量当量0.96 mSv/a。配药室和源储存室β表面污染超过限值,分别为366.1 Bq·cm-2和165.9 Bq·cm-2结论 本区四家医院核医学科的管理及防护基本到位,但是对于配药室等高危场所的表面污染防护还有待加强。
  • 医疗照射
    泮智勇, 许茂盛, 丁雪委, 王世威, 项萍, 丁国苗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下肢动脉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及防护优化的原则。方法 对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来我院做的下肢CTA的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固定剂量扫描技术,另一组采用Care Dose 4D低剂量扫描技术,扫描结果均送至工作站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等方法进行后处理,比较两者的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情况,分别记录CT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 固定剂量组的DLP为平均为1 150 mGy·cm,低剂量组DLP平均为684 mGy·cm,降低了40%。两组病人扫描的图像质量均良好,符合诊断要求。讨论 通过本研究证实采用Care Dose 4D扫描技术,使病人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图像质量完全符合诊断需要,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下肢CTA中是可行的。
  • 医疗照射
    王超, 杨彪, 刘建功, 段志凯, 刘占旗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掌握该医院影像诊断科医用诊断X射线机质量控制性能与卫生防护状况,为该院放射卫生评价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医院使用的诊断X射线机的质量控制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同时监测防护剂量水平,以及放射工作人员2011年的外照射个人剂量。结果 本次检测机器质量控制指标全部合格;辐射防护方面个别机房的管线布置不太合理,需要整改;工作人员所受剂量均小于限值的1/10,符合要求。结论 评价单位应加强对防护意识及其重要性的宣传;医院应保证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加强自身的防护建设。
  • 医疗照射
    房达, 金鑫, 姜炜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保证在医用直线加速器发生故障时能够尽快判断故障原因,减少停机时间。方法 介绍Varian 6EX直线加速器出现YLD联锁故障时,将有可能出现的故障逐一排查,直至找到故障所在。结果 经过逐一检查,发现闸流管故障是出现YLD联锁的最终原因。结论 在检测高压内部器件是否正常工作时,可借助示波器观察高压脉冲电流的波形,若波形确有异常,则可判断是闸流管故障。
  • 医疗照射
    刘冉, 刘德明, 廖向东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移动式C型臂X射线机性能状况及其放射场所的防护状况,探讨提高放射诊断质量和放射防护水平的措施。方法 按照国家标准对移动式C型臂X射线机性能及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进行检测。结果 大部分移动式C型臂X射线机所测的防护性能指标都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结论 应加强移动式C型臂X射线机性能和放射防护的检测和质量控制,确保移动式C型臂X射线机的应用质量和工作场所的安全。
  • 医疗照射
    杨全, 傅俊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掌握诸城市医疗机构X射线装置防护情况,确保医用辐射安全。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对各医疗机构X射线装置及放射防护情况进行调查和监测。结果 机房面积全部符合国家标准规定,屏蔽防护及机器放射防护性能合格率均超过96%,个人防护用品配备齐全并使用合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全覆盖。结论 加强放射卫生监督与监测工作,是确保医疗照射设备安全使用和医用辐射安全的重要保证。
  • 辐射环境
  • 辐射环境
    林怀英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按国家标准对广东省11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屏蔽防护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对加速器机房控制室操作处和机房外30 cm处环境X-γ辐射剂量率进行监测,并与机房辐射剂量率设计值进行比较。结果 各加速器机房监测符合国家辐射防护要求。结论 定期对加速器机房进行屏蔽防护监测,是确保辐射安全的简单有效方法。
  • 辐射环境
    李奇慧, 周红梅, 唐木涛, 王修德, 张惠彬, 孙华斌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某基站所在部队营区电磁辐射水平进行调查。方法 在该基站20 m范围内共设10个监测点,按照HJ/T 10.2-1996的要求使用电磁辐射分析仪对每个监测点连续测量5次。所测结果按GB 8702-1988规定的限值进行分析。结果 该营区基站天线轴向20 m处的功率密度贡献值可以满足0.08 W/m2环境管理目标值和0.4 W/m2环境标准限值的要求。结论 该营区基地电磁辐射场强在较低水平。
  • 辐射环境
    周娜, 林立峻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调查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正常运行时周边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情况,对云南省范围内正式投运的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进行了实地监测。结果 机房及工作人员经常活动区域功率密度测值范围为"未检出~2.58 μW/cm2",周围1 km范围内关心点功率密度测值范围为"未检出~4.50 μW/cm2"。结论 上述结果分别低于国家职业照射标准限值和公众照射标准限值,表明雷达正常运行时,只要不存在机房泄漏,对职业人员人员基本上不会造成明显的电磁辐射影响。由于地势、高差等因素,天气雷达架设高度都比地面及周边建筑物要高的多,几乎不会对周围这些关心点造成额外的辐射影响。
  • 辐射与安全
  • 辐射与安全
    曹磊, 涂彧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公众、患者、医务工作者中电离辐射从业人员对放射卫生防护的认知、信念与行为,为改进电离辐射防护基本知识普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放射卫生防护知识宣传海报、宣传册作为宣教手段,选择医务公众、患者、医务工作者共145名,利用专业调查问卷对各群体进行辐射防护知识的横断面问卷调查,分析其基线情况后对各群体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并评价培训后的效果。结果 三个群体对基本的辐射防护知识的认知按年龄、文化程度存在差异,接受辐射防护相关的宣传材料前后,针对回答基本放射防护知识问题的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公众及患者对基本的放射防护知识的认知较低,但容易接受基本的放射卫生防护知识宣教;医务工作人员对实用的放射防护知识持欢迎和接受的态度。应加强基层放射卫生防护知识的宣教力度,督促指导和规范化电离辐射从业行为,保障患者和电离辐射相关工作人员安全。
  • 辐射与安全
    崔国勤, 曹丽娟, 康智忠, 王诗斌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新建医用加速器现场的放射防护检测和对放射防护设施核查,从而保证加速器工作人员及公众的健康安全。方法 采用现场设备检测和检查表法进行综合检查分析,将获取的资料与法规标准要求进行比较,并对符合程度做出评价。结果 医用加速器的选址与总体布局、设备安装、放射防护设施、辅助用室等;经现场检测及检查符合国家放射防护标准有关规定。结论 该建设项目医用加速器的放射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良好,各项安全防护措施有效,达到了国家放射防护标准。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对健康产生的影响可得到有效控制,能够预防和控制潜在照射的发生,具备正式运行条件。
  • 监测技术
  • 监测技术
    刘彦兵, 吴自香, 杨宇华, 贾育新, 黄伟旭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NaI(Tl)γ能谱仪用于核应急比对样品测量的误差来源与控制措施。方法 根据谱仪结构原理,分析误差因素,采取相应措施。结果 采取误差控制措施前碘-131的测量误差为42.6%~44.0%,控制后降至0.7%~2.2%;相应铯-137由16.6%~19.4%降至6.6%~9.7%。结论 碘化钠γ谱仪完全可以应用于核应急监测工作。
  • 监测技术
    刘越, 叶倩鸥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提高热释光剂量测量的准确性。方法 以利用FJ427A1型Mg2SiO4(Tb)型热释光剂量元件进行热释光剂量测量为例,实验确定热释光量测量系统的测量参数。结果 确定合理优化的热释光剂量测量参数。结论 热释光剂量的测量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通过实验对对测量系统的参数进行确定和优化,是一种保证测量准确性的参考方法。
  • 监测技术
    刘超, 王丽, 邢亚飞, 陈渝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采用热释光法对闪光X射线发生装置进行放射防护监测的可行性。方法 触发闪光X射线发生装置曝光7次,比较热释光法与几种常见直读式X射线检测仪的测量结果。结果 发现热释光剂量计能够对闪光X射线装置发射的脉动X射线做出有效响应。并且在照射方向距X射线管10m以内,热释光法测量结果与理论推算值非常接近。结论 通过对某研究所闪光X射线发生装置工作现场实际监测,证明热释光法可用于对闪光X射线装置进行放射防护监测。
  • 监测技术
    张磊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便携式HPGe γ谱仪无源效率刻度结果的准确性验证为核事故现场应急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ISOCS无源效率刻度系统方法对三种环境标准源样品,气溶胶滤膜、液体样和生物样进行验证实验。结果 便携式HPGe γ谱仪对人工核素的测量结果是可接受的,尤其对高能核素的测量准确度较高。结论 无源效率刻度法可用于核事故应急现场对简单体源模型的活度测量。
  • 诊断·治疗
  • 诊断·治疗
    王吉, 应丹琦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21例胸部外伤患者均行首次常规CT检查和隔2~4周及以上行16层螺旋CT扫描,均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CPR)、表明遮盖法(SSD)等重组技术。结果 所选病例外伤后均通过首次16层螺旋CT常规扫描和隔期复查;首次发现肋骨骨折36根,隔期复查新增60根肋骨骨折或骨痂生成。16层螺旋CT早期不能发现的隐匿性肋骨骨折均发生在肋骨腋前线前。结论 隐匿性肋骨骨折在16层螺旋CT常规扫描易出现误漏诊,通过CT三维重组技术及隔期复查,可以作为明确诊断肋骨隐匿性骨折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
  • 诊断·治疗
    陈钟杰, 练春义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表现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并作文献复习。结果 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表现有以下特点:肿块边界清晰,多呈卵圆形,密度较均匀,平扫密度低于竖脊肌,常见小点状钙化,偶有囊变,增强扫描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弱于竖脊肌。结论 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认识该CT、MR表现特征有助于与其他肿瘤鉴别。
  • 诊断·治疗
    陈慧勇, 骆建善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高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阳性率。方法 对可疑阑尾炎病例用超声的高低频率转换及恰当方法与技巧的运用,回顾229例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及临床诊断性治疗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6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75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33例,阑尾穿孔13例,阑尾脓肿30例,误诊18例,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准确率为92.1%。结论 超声检查急性阑尾炎是一项无创、可重复的简便方法,就其阳性率提高,检查方法与技巧运用可谓举足轻重。
  • 诊断·治疗
    李娅, 赵彪, 张明, 赵春芳, 杨毅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热塑体膜固定双重标记法在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0例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患者实施不同固定技术,分为A、B两组,每组15例,A组采用常规热塑体膜固定技术,B组采用热塑体膜固定双重标记技术,使用模拟定位机测量计算患者的左右、头足、前后方向和乳房的重复摆位误差。结果 A组摆位和银夹移位误差比较大,B组的摆位和银夹移位误差较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热塑体膜固定双重标记技术可提高摆位精度,减少摆位误差,方法操作简单,对热塑体膜固定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具有重要意义。
  • 诊断·治疗
    李小利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经腹部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2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57例,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小腹疼痛、阴道不规则流血、尿GCG阳性的患者。其中采用TAS的74例,TVS的83例,TAS联合TVS的61例,比较这3组的的阳性预测值。结果 TVS联合TAS组的阳性预测值为96.7%,TVS组的阳性预测值为85.6%,TAS组的阳性预测值为71.6%。TVS组的阳性预测值显著好于TAS组,TVS联合TAS组的阳性预测值又显著好于TVS组。结论 经腹部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能显著提高诊断异位妊娠的阳性预测值。
  • 诊断·治疗
    柳雄伟, 李凯江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放射性脑病的CT影像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放射性脑病的CT表现,并作文献复习。结果 放射性脑病的CT表现及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从好发部位、病灶情况及结合临床表现相比病灶情况表现较轻的特点来看,仍具有一定特异性。结论 放射性脑病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认识该CT表现有助于与其他肿瘤鉴别。
  • 诊断·治疗
    赵建设, 崔若棣, 宋丹, 郭磊, 易明岗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探讨儿童床边摄影的必要性并对其影像质量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以来拍摄的床边片400例。结果 400例床边片中因哭闹呼吸造成运动模糊42例,因患儿无法配合、固定、移动造成模糊、体位不正25例;因技术原因造成曝光过度12例。这些原因都可对诊断造成影响。结论 床边摄影能够更及时准确了解急、危重患儿的病情及发展动态,但由于存在曝光时间较长,极易造成图像模糊等因素存在,所以要严格掌握床边摄片的适应症。
  • 诊断·治疗
    吕扬状, 张文忠, 余剑峰, 傅耀辉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低场MRI在肩袖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东软公司0.35T磁共振扫描仪对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的55例肩袖急性损伤和35例肩袖慢性损伤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男女人数比例为3:1。结果 ①55例急性肩袖损伤中,冈上肌肌腱断裂23例;肱骨大结节隐匿性骨折伴冈上肌腱部分撕裂17例;肩袖复合损伤15例,三组病例均伴有肩关节积液。②35例肩袖慢性损伤中,单纯肩部滑囊炎9例,肩部撞击综合征伴肩部滑囊炎16例,肩袖粘连性损伤7例,另外3例中肩关节滑囊增厚2例,冈上肌腱钙化1例,MRI结果显示阴性。结论 MRI具有多平面成像及软组织分辨率高的特点,能够清晰显示肩袖解剖结构及异常改变,对肩袖损伤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为其治疗提供可靠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 诊断·治疗
    王邦明, 解中福, 吕杰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剂量曝光指数(dose exposure index,DEI)与入射体表剂量(entrance surface dose,ESD)和剂量面积乘积(dose area product,DAP)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厚度为10cm有机玻璃板(模拟人体颈、肩、膝三部位)和对比度细节体模(CDRAD2.0)组合,行自动曝光(AEC)和手动曝光两种方式进行摄影,分别记录不同摄影条件下体模的DEI、ESD、DAP。计算影像质量因子倒数(Image quality figure inverse,IQFinv),比较最佳体模影像和不同曝光条件照片的图像质量。结果 入射体表剂量与剂量曝光指数呈线性关系,拟合曲线方程为Y(ESD)=0.003+0.082X(DEI),剂量面积乘积与剂量曝光指数也呈线性关系,拟合曲线方程为Y(DAP)=0.034+0.732X(DEI)。χ2检验4组照片的甲级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DEI有效范围内,保证图像质量前提下,可根据曝光指数对曝光量进行量化修正,以降低被检者辐射剂量。
  • 诊断·治疗
    高大为, 王来友, 赵晓燕, 田介兵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增强对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点的认识,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56例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的腹部X射线平片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 56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原发病,其中支气管炎25例,支气管肺炎11例,上呼吸道感染13例,婴幼儿腹泻7例。X射线改变:显示肠胀气改变18例;肠管扩张,积气较多及多个小气液平影20例;肠管明显扩张,有多个气液平影18例。本组56例经过儿外科住院保守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直至消失,38例有气液平影的患儿复查腹平片时,梗阻征象全部消失。结论 部分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患儿腹部平片可出现类似机械性肠梗阻的征象,二者应注意鉴别,临床治疗时应注意临床与影像的密切结合。
  • 诊断·治疗
    卢智, 陈韶光, 李诚峰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不同分布OMC区变异慢性副鼻窦炎的药物疗效的评价价值。方法 将64例慢性鼻窦炎(不含息肉)患者按窦口鼻道复合体(OMC)变异分布范围分成3组进行药物治疗,运用多层螺旋CT扫描观察不同分布范围OMC慢性鼻窦炎相同药物治疗效果,进行鼻窦CT的Lund-Mackay评分。结果 组一中4例治愈,42例好转,3例无效,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组二中0例治愈,10例好转,3例无效;组三中2例无效;组二和组三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对不同范围OMC区变异副鼻窦炎的临床治疗方案设计有指导意义。
  • 诊断·治疗
    王保兵, 王彬, 王森法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低剂量技术应用于腰椎间盘CT扫描的可行性。方法 将128列行腰椎间盘CT扫描的患者分成研究组(A组)62例和对照组(B组)64例。A组采用智能扫描模式,B组采用常规固定管电流扫描,其余扫描参数完全相同,对两组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和B组的辐射剂量在均匀型、偏瘦体型中平均剂量分别下降32.04%、65.06%。同时图像质量无明显下降(P > 0.05)。结论 低剂量技术可以根据患者体型(体厚)应用于腰椎间盘CT扫描,值得临床进一步的应用。
  • 诊断·治疗
    于培锋, 刘立华, 王大伟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2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的MRI检查结果,分析MRI在膝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MRI诊断韧带损伤220条,骨质改变49例,半月板损伤178个,关节腔积液94例,均经关节镜及手术、临床检查证实。结论 膝关节MRI检查可有效显示膝关节组织及病理变化,可准确判断病变程度,广泛应用于膝关节半月板、韧带、关节软骨等损伤及X射线片、CT不易观察的骨挫伤、骨髓水肿、隐匿性骨折等。诊断结果与手术符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