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放射生物学/论著
  • 放射生物学/论著
    马娅, 侯殿俊, 李洁清, 毛雪松, 李卫国, 朱伟, 方连英, 贾喜明, 乔建维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X射线诱导的人外周血ISG20L1基因表达变化,探究ISG20L1基因作为早期辐射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以健康人群外周血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0、0.5、1.0、2.0、4.0和8.0 Gy X射线照射EDTA抗凝外周血后培养0、4、8、24和48 h后,用RT-PCR技术检测基因转录水平,分析X射线照射外周血后的ISG20L1基因转录水平与辐射剂量之间的量效关系及时效关系;分析14名健康献血者的本底表达水平,分析基因表达的本底差异性。结果 不同剂量照射组与对照组(0 Gy组)的基因表达水平在照射后0 h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样本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先下降随后上升,在去除ISG2L1基因的代谢动力学的影响后发现不同剂量点ISG20L1基因转录水平随着照后时间延长表达上调,各个照射剂量点的时间响应良好。分析不同时间点的剂量响应的时候发现,在照后4 h ISG20L1基因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转录水平有所增加,但未能呈现良好剂量效应关系,照射后8 h、12 h和48 h在剂量范围为0~4 Gy时呈现出了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R2分别为0.9789,0.9083,0.9600,但当照射剂量增大为8 Gy时,ISG20L1基因转录水平反而下降。结论 ISG20L1基因在0~4 Gy照射剂量范围内在照射后8 h以后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具有作为辐射生物标志物的潜力。
  • 放射生物学/论著
    侯殿俊, 马娅, 李洁清, 毛雪松, 朱伟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剂量照射引起人外周血miRNA-150表达的差异,从而探讨miRNA-150在机体辐射损伤中的意义。方法 将采集的静脉血分别给予0.5、1、2、4、8 Gy剂量照射,并设置对照组。照射后将血样接种于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瓶中,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照射8、24 h后miR-150的含量变化;采用tbools软件进行miR-150序列比对,Starbase数据库预测miR-150靶基因。结果 miR-150在0.5、1、2、4、8 Gy照射后8 h后2-△△Ct值分别为0.66、0.68、0.74、0.75、0.63,与未照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照射24 h后2-△△Ct值分别为0.94、0.95、0.71、0.59、0.67,较8 h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表达下调,与未照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与小鼠miR-150-5p序列一致,miR-150-3p种子序列区存在单一碱基差异,靶基因预测表明BASP1、MAP3K12和ZBTB4基因为人miR-150靶向基因的可能性最高。结论 照射后外周血中miR-150差异表达与辐射损伤有关,可成为预测辐射损伤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辐射健康/论著
  • 辐射健康/论著
    范胜男, 郝述霞, 刘晓惠, 邓君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2017年全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工作考核评分的20项指标进行分析,为进一步优化全国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方法 依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工作考核评分表》(2017),运用TOPSIS法与秩和比法加权模糊联合分析评价结果并确定各指标的综合排序。结果 TOPSIS法与秩和比法加权模糊联合分析显示制定方案、专人负责、剂量监测率和监测医院数量4项指标并列第一;染色体检查、健康检查系统、创新和亮点以及个人剂量监测机构按时上报数据4项指标排名最后四位。结论 TOPSISI法与秩和比法的模糊联合法客观准确地评价了2017年全国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工作20项指标的执行情况,明确了监测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为进一步优化全国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 辐射健康/论著
    郝述霞, 刘晓惠, 范胜男, 安晶刚, 王拓, 邓君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5-2017年我国部分放射诊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测数据,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全国放射卫生信息平台-职业健康监测模块"采集近三年部分放射诊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测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2015-2017年监测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分别为98.3%、98.9%、98.7%;职业健康检查率分别是95.5%、94.8%、95.7%。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异常人员比例逐年降低分别为:0.9%、0.7%、0.3%;眼晶状体混浊率逐年降低分别为8.6%、7.7%、7.9%;甲状腺检查异常率逐年增加分别为18.8%、21.1%、22.1%。结论 总体上,我国放射诊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水平逐年提高,但眼晶状体和甲状腺的检查和防护仍需高度关注。
  • 辐射健康/论著
    申立军, 尹俊清, 董振军, 段杏丽, 沈爱国, 畅晋, 冯冬颖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进一步了解医用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状况,为切实保障其安全与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对石家庄市某医疗机构160名放射工作人员一年的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情况进行了调查,同时在该医疗机构选取了相近的非接触射线的160名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并将相关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平均剂量在0.675 3~2.312 mSv之间;各职业类别年有效平均剂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放射治疗组的年平均有效剂量最高为1.552 3 mSv;不同职业的调查对象剂量当量分布情况不同,核医学、放射治疗组的调查对象年平均有效剂量在5~10 mSv范围内人数较多;放射组的晶状体异常率(11.25%)高于对照组(3.7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组外周血的白细胞数(5.03×109/L)、血红蛋白(146.34 g/L)、血小板(180.87×109/L)均低于对照组(6.33×109/L、169.48 g/L、222.12×109/L);放射组的染色体畸变细胞率(0.04%)与对照组(0.03%)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微核细胞率(10.63‰)显著高于对照组(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规范的职业健康监护至关重要,因此应建立健全的防护措施、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切实提高医用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水平。
  • 辐射安全/论著
  • 辐射安全/论著
    胡小素, 孙全富, 张文丽, 雷翠萍, 王颖, 郭嘉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儿科医生辐射风险认知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利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北京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95名儿科医生进行调查。结果 儿科医生辐射基础知识客观评估处于中上认知水平(≥ 60%);正确回答电离辐射标志得分最低,占61.5%;性别是辐射基础知识的影响因素,女性低于男性(P<0.05)。电离辐射对身体健康影响,82.6%认为白血病肿瘤风险增加;78.5%白细胞降低。结论 儿科医生辐射基础知识客观评估较理想,但辐射基础知识及风险认知培训仍需加强。
  • 辐射安全/论著
    赵玉玲, 马得勋, 于丰萁, 姚叶豹, 王利, 刘玉龙, 刘书锋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制用于核事故放射性污染伤员空运后送防护服。方法 根据放射性污染伤员的后送救护和污染防护要求,选用防污材料,设计结构布局,在演练行动中论证该防护服的合理性和实用并加以改进。结果 该型防护服材料具有较好的防渗透、耐腐蚀等理化特性,整体采用连体式结构,对伤员体表覆盖率达到97%,设计6个医学操作窗口和体侧游离拉链,达到了有效防止伤员体表放射性污染扩散和方便医疗救护的效果。结论 完成了放射性污染伤员空运后送防护服的研制,可满足核事故救援行动中伤员转运需要。
  • 辐射安全/论著
    金潇, 严源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临床使用14C尿素胶囊诊断胃幽门螺杆菌活动所致的公众照射剂量进行估算和评价。方法 通过收集整理全国范围内14C尿素胶囊的供货量,估算临床使用14C尿素胶囊所致气态14C的年排放量,并基于相关文献调研的基础建立合适的剂量估算模式,估算气态14C排放所致公众照射剂量。结果 按每例诊断摄入3.70×104Bq 14C进行归一化后,在假设100%通过呼气排出的情况下,排放速率为1.18×10-3Bq/s,归一化最大个人年有效剂量为7.53×10-11Sv/年·例,关键照射途径是食入动植物产品。全国范围内所有14C诊断所致公众集体剂量为1.82×102(Sv·人)/年。结论 临床使用14C尿素胶囊诊断所致公众照射剂量很小,但考虑到全国范围内14C尿素胶囊用药量较大,该类活动引起的公众照射也值得关注。
  • 辐射安全/论著
    景丽艳, 王强, 杨陆婷, 朱波, 王海华, 钱前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数据异常原因,给出解决方案。方法 对单次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超过调查水平的人员发放大剂量调查表,要求本人签字、科室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结果 2018年度浙江省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3 804人次,其中有21人次个人剂量监测数据异常,占比0.55%,最大剂量为14.88 mSv,最小剂量为1.264 mSv;异常数据主要分布于放射诊断学、介入放射学两个工种。结论 个人监测结果异常均非实际受照,剂量计实际受照剂量偏高主要是由于放射工作人员对个人剂量计管理不善造成的。加强法制教育及放射防护知识宣传,增强基层放射工作人员对个人剂量监测重要性的认识,正确佩带、保管剂量计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
  • 医疗照射/论著
  • 医疗照射/论著
    刘芳, 王小山, 陈英民, 宋钢, 刘乾, 牛菲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CT胸部常规扫描与低剂量扫描模式下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值进行比较,为CT胸部扫描时的条件选择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采用CT-DP检测探头和标准CT剂量体模,测量GE Revolution型256排CT胸部常规扫描模式与低剂量扫描模式下的DLP。结果 对胸部低剂量模式,Chest_Lowdose LARGE SIZE模式,DLP测量值60.16 mGy·cm;Chest_Lowdose SMALL SIZE模式,DLP测量值33.65 mGy·cm。胸部常规扫描模式,DLP测量值276.68 mGy·cm。胸部常规扫描模式DLP值是Chest_Lowdose SMALL SIZE模式的8.22倍,是Chest_Lowdose LARGE SIZE模式的4.60倍。而同为胸部低剂量扫描,根据受检者体型不同,选择Chest_Lowdose LARGE SIZE模式DLP值是Chest_Lowdose SMALL SIZE模式的1.79倍。结论 选择低剂量CT进行胸部扫描能显著降低受检者剂量,对体型瘦小的受检者选择合适的胸部低剂量扫描模式也会明显降低所受剂量。
  • 医疗照射/论著
    贾茹, 陈飚, 高智群, 贝文, 陈春晖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介入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现状及影响防护水平的有关因素。方法 选取上海市某三级医院94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工作量、个人防护用品及辅助防护设施使用、个人剂量监测、职业健康检查、影响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因素等信息。结果 2017年心血管、肿瘤、神经介入诊疗工作量较大;个人防护用品中铅围裙使用率最高为100%,其次为铅围脖97%,铅防护眼镜、铅橡胶帽、铅橡胶手套、铅内裤的使用率较低,分别为52%、23%、10%、3%;铅悬挂防护屏(帘)、床侧防护屏(帘)及可移动铅屏风的使用率分别为84%、62%、69%;每次介入诊疗过程中均会佩戴个人剂量计人数占78%,铅衣内外均佩戴个人剂量计人数占49%;职业健康检查率为100%;六类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中肿瘤介入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及辅助防护设施综合使用率、个人剂量计佩戴率均最高。防护用品配置不平衡及对防护重视程度不同是导致不同介入诊疗放射工作人员间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结论 医疗机构应加强辐射安全文化建设,进一步普及铅围脖及辅助防护设施的使用。
  • 医疗照射/论著
    卢峰, 宋钢, 陈英民, 李海亮, 陈睿, 邓大平, 杜澎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测量γ刀焦点计划剂量与实测剂量的相对偏差,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探讨提高放射治疗剂量准确性的方法。方法 使用PTW公司UNIDOS型剂量仪、31010型0.125cc电离室、60019型半导体探测器及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研制的RTP-H1型放射治疗质量控制检测模体,按照《X、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 582-2017)中的测量方法对1台奥沃公司生产的头部γ刀焦点计划剂量与实测剂量的相对偏差进行测量。焦点计划剂量与实测剂量的相对偏差在±5.0%以内的评价为合格。结果 该γ刀4个准直器焦点计划剂量与实测剂量的相对偏差为:-0.31%(18#准直器)、-1.58%(14#准直器)、-0.48%(8#准直器)和0.45%(4#准直器)。结论 所检测的该γ刀4个准直器焦点计划剂量与实测剂量的相对偏差全部符合行业标准要求。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483号技术报告,使用电离室探测器测量吸收剂量时,电离室探测器有效收集体积的边界和被测照射野边界的距离应满足侧向带电粒子平衡的距离要求。
  • 医疗照射/论著
    伍卫, 王进, 周媛媛, 张杰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宿迁放射诊疗机构2017年度医疗照射频度开展调查,研究分析放射诊断检查频度和诊断受检者的分布特点,以此样本医院数据估算整个宿迁市医用X射线放射诊断和CT检查的频度。方法 采用普查方式调查宿迁所有放射诊疗机构基本情况;采取分层随机抽样,调查21家样本医院放射诊断检查部位、检查数量等信息。使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截至2017年年底,宿迁市执业医师数量为2.1名/千人口,达到I级医疗保健水平地区。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总数为567台,其中CT数量97台。医用X射线放射诊断应用频度为516.4次/千人口,其中CT诊断频度201.9次/千人口,较1998年结果分别增长5.1倍和62.1倍。结论 宿迁市医用X射线诊断应用频度仅为全省平均水平56.7%,与当地人均GDP水平占全省平均数的49.6%基本一致。需要考虑对CT应用的大幅增长做进一步研究,同时需完善调查方案,使得调查研究结果更加接近真实情况。
  • 医疗照射/论著
    闫庆倩, 杨声, 李亘山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26家医疗机构的抽样调查,对南京市放射诊断的总体情况进行初步分析,估算全市普通放射诊断和CT扫描的应用频度。方法 根据哨点监测工作方案,将本市医疗机构按医院级别分为三层,再随机抽取26家医疗机构。通过调查表,对机构基本情况、放射诊断设备基本情况及放射诊断检查频次等内容进行调查。结果 26家医疗机构放射诊断检查频次为1 043 307人次,占门急诊总量的15.76%。一级、二级、三级医院放射诊断检查频次占门急诊量的比例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二级医院的比例最高(32.17%)。常规X射线诊断在所有级别医院的放射诊断检查中的构成比最高,占放射诊断检查的70.81%。CT扫描检查全部分布在二级和三级医院,占放射诊断总数的25.82%,摄影检查占常规X射线诊断检查的比例最高,在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中均超过97%。在一级医院中透视检查的构成比为27.72%,高于三级和二级医院。利用此次调查结果和卫生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估算南京市2017年普通放射诊断应用频度为954人次/千人口,CT扫描应用频度为246人次/千人口。结论 面对南京市放射诊断的发展现况,需更加重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医疗照射的防护,加大放射卫生监督管理的力度,确保放射诊疗活动的正当性。
  • 辐射监测/论著
  • 辐射监测/论著
    朱维杰, 徐辉, 韩浚, 俞君, 陈娟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北京市现有CT设备的性能和机房防护情况进行检测并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高北京市CT设备性能和机房防护合格率,促进北京市CT设备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GB 17589-2011《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质量保证检测规范》规定的检查项目、要求及其检测方法,对北京市320台CT设备进行性能状态检测。按照GBZ 130-2013《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规定的要求和方法,对320台CT设备机房进行防护检测。检测结果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对320台CT设备性能和机房防护检测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北京市CT设备性能检测合格率和机房防护检测合格率较高,均达到99.7%,CT设备中≥ 64排CT比例比以往明显提高。在进口CT和国产CT的两项重要指标对比中,进口CT在高对比分辨力(高对比算法)优于国产CT(P=0.03),而国产CT在低对比可探测能力上优于进口CT(P=0.03)。结论 北京市CT设备性能和机房防护检测合格率均较高,归功于持续监测和不断推进新的监督措施,如开展"医用辐射监测网"和医院"稳定性检测"等,未来需继续推进相关工作。在CT设备配置优化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引入国产CT设备,并通过购置≥ 64排CT提高工作效率。
  • 辐射监测/论著
    刁垒, 赵宇航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某排风中心室外通风管沟进行放射性污染源项调查,以确定通风管沟及周围土壤污染范围、污染程度(包括污染核素和活度)、放射性废物的总量,为该设施后续的退役工作提供源项数据。方法 采用一系列调查及监测的优化组合,制定了源项调查的组合方法流程图,利用现场监测、取样、实验室分析、废物估算等手段对该设施进行了源项调查。结果 通风管沟周围土壤有局部污染,主要污染区域为T7、T17区域,主要放射性核素为137Cs和90Sr;拆除时会产生放射性固体废物量约为456.1 m3,其中极低污染土约为312 m3,低污染土约为56 m3,其它放射性固体废物约为88.1 m3,放射性废液体积约3.0 m3结论 在该设施后续的退役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辐射防护措施,并对废物进行合理分类,以实现辐射防护最优化及废物最小化。
  • 辐射监测/论著
    彭建亮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理论估算131I放射性药物生产过程中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和内照射剂量,与现场辐射监测结果比较,探讨放射工作人员年受照剂量估算与评价方法。方法 以某一131I放射性药物生产企业为例,通过估算工作人员在分装、转移、包装以及转运四个环节工作人员全身和手部剂量率以及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对131I核素的摄入量,全面分析工作人员外照射和内照射剂量。结果 理论估算外照射最大受照剂量为3.23 mSv/a;实测推算工作人员外照射最大受照剂量为1.72 mSv/a,理论估算结果比监测结果保守;工作人员手部外照射受照剂量偏高112.3 mSv/a,约占年剂量限值的1/5;内照射剂量为0.23 mSv/a,占总受照剂量7.1%。结论 放射性药物生产131I项目对工作人员辐射影响分析时,工作人员手部受照剂量偏高,应采取必要的辐射防护措施,加强防护和管理;其次工作人员内照射剂量不容忽视,应设计合理的气流组织,定期对气溶胶进行有效监测。
  • 辐射监测/论著
    王宏芳, 娄云, 冯泽臣, 白斌, 孟庆华, 翟曙光, 张泓, 王欢, 孔玉侠, 马永忠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环境空气放射性水平及与空气质量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9月-12月期间,以SNOW WHITE大流量采样器进行空气样品收集,连续24 h采样,以TBM-3S测量仪对收集的样品滤膜表面进行表面放射性测量,将测得结果分别与空气质量等级、大气中PM2.5、PM10颗粒物浓度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37个大气气溶胶滤膜样品的表面放射性水平为(1.051~2.831)Bq/cm2,平均值为1.802 Bq/cm2;不同空气质量等级间比较大气中放射性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 ≥ 0.05),不同颗粒物浓度间比较大气中放射性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 监测期间,空气质量及大气中颗粒物含量的变化,未引起大气中放射性水平的变化,空气质量与大气放射性水平不相关。
  • 辐射监测/论著
    王芳, 王延俊, 邬家龙, 杨海燕, 王洁, 王赟, 张涵宇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和了解甘肃省核设施周围地区食品中放射性核素水平,建立基线数据库。方法 采集核设施周围和对照地区的粮食、蔬菜、禽畜肉类、奶粉和茶叶等食品,采用相关标准中规定的处理方法进行前处理,使用高纯锗(HPGe)γ能谱仪检测食品中的放射性核素。结果 三年共采集57份样品,其中11份样品检出放射性核素137Cs,比活度均值为(0.310±0.215)Bq/kg(鲜重),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各类食品中137Cs的限制浓度,且核设施周围和对照地区均有检出。结论 甘肃省核设施周围地区食品中检出的放射性核素并非核设施释放,且均在国家标准限值以内,不会对公众造成健康风险。
  • 辐射监测/论著
    侯炳君, 赵鸿翮, 温晋爱, 殷俊, 丁长龙, 李中华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田湾核电站VVER机组厂房设计、工艺系统与其他压水堆电站存在部分差异性,为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开展了氚相关的剂量监测和评价工作。方法 商运后,通过核岛厂房中空气中氚化水的单位体积内放射性活度监测和工作人员尿氚监测两种监测方式开展。结果 机组解列状态下,反应堆厂房空气中氚浓度未超过12 000 Bq/m3,其余检修节点,反应堆厂房空气中氚浓度未超过4 500 Bq/m3;所有检修节点,其余核岛厂房氚浓度均未超过600 Bq/m3;工作人员历史尿氚剂量监测结果基本低于40 μSv;氚致内照射集体剂量占总集体剂量比例在1%以内。结论 田湾核电站未发生过工作人员意外摄入氚事件,氚致个人剂量和集体剂量都较低,辐射风险较低。
  • 辐射监测/论著
    钟华强, 骆志平, 刘森林, 张瑞焕, 王保富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满足放射性事故情况下的应急准备和响应的要求,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甲状腺的辐射测量,快速估算人员受照射剂量,尽快确定污染水平及核素种类以便进行相应处理。方法 本文研制了一种便携式的甲状腺辐射监测仪,用于应急状态下实现快速医学响应。本文利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计算了不同尺寸NaI晶体的探测效率;并重点考虑了轻便性和可移动性的功能设计。本文还开发了甲状腺剂量评价软件,实现对放射性碘的摄入量和待积剂量当量的准确估算。结果 设备实现稳定可靠运行,其中能量分辨率为7%(662 keV时),探测下限小于15 Bq(对于131I),探测速度达到每小时不小于20人,总重30 kg,满足轻便、可快速移动的要求。结论 在核事故情况下,设备能快速运送到事故现场,满足应急救援队伍现场开展甲状腺的辐射监测和评估的要求,填补了技术空白。
  • 辐射监测/论著
    赵坤, 林涌钦, 蔡金敏, 王海军, 罗晋甘, 王小强, 张怡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掌握大亚湾、岭澳核电站周围生活饮用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了解核电站正常运行状态下对周围环境饮用水放射性水平的影响。方法 根据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测量水样中的总α、总β放射性。结果 水源水的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分别为0.028 Bq/L、0.122 Bq/L,出厂水的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分别为0.014 Bq/L、0.103 Bq/L,末梢水的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分别为0.013 Bq/L、0.110 Bq/L。结论 核电站周围饮用水总放射性水平处于正常本底值,未见核电站运行对核电站周围饮用水的放射性水平产生影响。
  • 辐射监测/论著
    李文红, 拓飞, 周强, 杨宝路, 李则书, 刘玉龙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核辐射事件发生后应急情况下环境样品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快速分析方法。方法 通过调研国内外核辐射应急标准,并结合我国实际,制定了在核辐射事件发生后应急情况下,对环境样品样品的采集、预处理、γ能谱测量、出具结果报告的流程。结果 采用2 L马林杯样品盒,在测量10 min的情况下,131I和137Cs的最小可探测活度浓度在102(Bq/kg)量级。结论 建立了一种测量核辐射应急情况下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快速分析方法,满足核应急情况下对OIL6中的要求。
  • 辐射监测/论著
    曲训帅, 任晓洁, 汪怡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2015-2018年青岛市登瀛监测点气溶胶中90Sr的放射性水平。方法 参照EJ/T 1035-2011《土壤中锶-90的分析方法》以及一些放射性核素在气溶胶等介质中的分析方法,对气溶胶中90Sr核素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2015-2016年青岛市登瀛点位气溶胶中90Sr的放射性活度浓度范围为1.95~5.51 μBq/m3,最大活度浓度为5.51 μBq/m3;2015-2018年年均值逐年减小,且均低于全国气溶胶中90Sr的监测范围。结论 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会对环境空气气溶胶样品中90Sr的放射性活度浓度产生影响。
  • 辐射监测/论著
    王彦, 康晶, 杨洁, 赵杨军, 王猛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贫化六氟化铀(DUF6)及其转化产品的再利用途径。方法 通过研究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发展情况,分析DUF6、贫铀金属及氧化物、氟化物的再利用前景。结果 结合我国DUF6的库存量以及1 500~2 000吨的年增长速度,从近期、中期和远期分三个阶段给出了DUF6、贫铀金属及氧化物、氟化物再利用的路线图。结论 近期主要考虑贫化UF6的安全储存,同时应加强贫铀产品和氟产品再利用的相关研究工作,开展高附加值利用领域的研究。
  • 辐射环境/论著
  • 辐射环境/论著
    金辉, 舒庆, 张柱存, 陈小洁, 钱俊乐, 李世华, 蒋发金, 韩正伟, 刘学锋, 孔令彦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某γ辐照加工装置扩容后的辐射防护效果及运行安全性,保障环境辐射安全。方法 通过测量辐照装置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瞬时γ辐射剂量率、外照射累积剂量、贮源井水放射性核素含量、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等放射性指标,统计分析及核查运行系统故障率及安全保障系统的有效性等运行指标,评价该γ辐照加工装置扩容后运行的辐射防护效果和运行安全效果。结果 结果表明,扩容后辐照装置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瞬时γ辐射剂量率为0.042~0.55 μGy·h-1,γ外照射年累积剂量水平在0.07~0.97 mSv之间,贮源井水中60Co活度浓度未检出,工作人员年个人有效剂量在0.079~1.58 mSv·a-1,工艺系统运行故障率保持在0.5%~1.0%的水平,所有安全保障设施正常有效。结论 该设施扩容后辐射屏蔽设施防护水平可以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公众人员和辐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满足低于1mSv·a-1和20 mSv·a-1的限值要求。
  • 监督与管理/论著
  • 监督与管理/论著
    王永东, 张俊杰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宁夏地区乡镇卫生院放射防护现状,并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放射医疗机构放射防护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对47家乡镇卫生院放射工作场所及管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放射设备较为陈旧、落后;专业放射工作人员缺乏;职业健康体检率及个人剂量监测率均为25.53%;机房面积达标率为51.06%;工作状态指示灯设置及与防护门联动情况合格率仅为2.13%;铅防护门及铅玻璃观察窗安装率分别为53.19%、29.78%;动力通风装置设置合格率为31.91%;警示标识合格率仅为4.26%;个人防护用品配备率和合格率分别是80.85%和69.09%;屏蔽防护检测有28家乡镇卫生院存在超标情况,超标率为77.78%;放射防护管理制度建立合格率为0。结论 宁夏地区乡镇卫生院放射防护目前存在的问题极为严重,与经济条件限制、监督力度不够及相关人员放射防护意识薄弱有关,应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
  • 监督与管理/论著
    赵强, 刘东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加强省管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卫生监督,理顺监督层级,杜绝监督盲点。方法 利用典型案例评查,分析指出卫生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结果 通过分析,明确了省管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监督权限和法律法规要求,放射工作人员监督具有特殊性和普遍性。结论 应组织开展放射卫生法律法规等修订,重视群众投诉举报处理,强化培训,实现放射工作人员监督全覆盖。
  • 诊断与治疗/论著
  • 诊断与治疗/论著
    刘茹佳, 陈颖, 钟志鹏, 焦杨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两种算法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调强放疗(IMRT)中的剂量学差异,为非小细胞肺癌IMRT计划设计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选择确诊为NSCLC的患者10例,分别制定采用Sliding Wnd(SLD)和Smart Sequence(SMT)算法的IMRT计划,比较两种算法在IMRT计划中的剂量分布、机器跳数、治疗时间以及二维剂量验证结果。结果 SLD算法的计划靶区D2%D98%DmeanCI、HI值均优于SMT算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LD算法双肺的DmeanV20V30V40V50均优于SMT算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脏、脊髓等其它参数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T算法的机器跳数与SLD算法相比减少了48 MU,治疗时间减短了7.2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LD算法和SMT算法的IMRT计划二维剂量验证3%/3 mm的γ通过率分别为(99.2±0.5)%和(99.3±0.6)%,2%/2 mm的γ通过率分别为(95.1±1.5)%和(96.4±1.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算法的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受量以及二维剂量验证通过率均能满足临床要求,可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IMRT计划设计。SLD算法的靶区剂量分布以及对双肺的保护均优于SMT算法,在NSCLC调强放疗中可优先考虑SLD算法。
  • 诊断与治疗/论著
    王萍, 王继平, 李鑫, 陈传喜, 马晋茗, 杨志勇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用于食管癌危及器官自动勾画的几何学和剂量学精度。方法 首先,选择100例食管癌患者基于连心人工智能平台建立图像数据库,每个患者包含5个已经手工勾画的危及器官。然后将其他20例患者CT图像传入人工智能平台,系统自动勾画危及器官作为目标图像,与手工勾画的危及器官进行几何学和剂量学比较。最后,分别比较两种勾画方式所需的时间、体积差异、重合度指标、相似性系数和剂量学差异。结果 自动勾画比手工勾画左肺、右肺、心脏、肝脏和脊髓分别节省时间98.83%、94.55%、84.9%、77.96%和94.1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3.28、4.92、-1.39、0.21,P<0.05)。左肺、右肺、心脏、肝脏和脊髓体积差异分别为(5.58±2.53)cm3、(8.57±4.36)cm3、(0.97±0.34)cm3、(1.47±0.65)cm3和(0.73±0.21)cm3DSC值为0.78~0.96,DSC>0.7,OR值为0.84~0.97,重合度好。自动勾画与手工勾画危及器官剂量学对比中,各项剂量学指标均符合临床要求,除右肺V5的剂量学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41,P=0.04<0.05),左肺,右肺,肝脏,心脏和脊髓的其他剂量学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3~3.11,P>0.05)。结论 食管癌危及器官的自动勾画几何精度高,剂量学差异小,时间短。AI在临床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升医师的工作效率。
  • 诊断与治疗/论著
    杨天霞, 王海涛, 袁岑, 欧晓红, 刘斌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ECT)与磁共振(MR)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96例疑似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患者ECT和MR检查的诊断指标,包括灵敏度、特异度、正确诊断指数等。结果 96例疑似病例中,共有80例确诊为早期ANFH。ECT和MR对早期ANFH检查与病理诊断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ECT和MR检查早期ANFH的灵敏度分别为92.3%和95.0%(P>0.05),而MR特异度(80.0%)和正确诊断指数(0.75)显著高于ECT(特异度为55.6%,正确诊断指数为0.48)(P<0.05)。结论 ECT与MR在早期ANFH临床检查和诊断中,均有较高的灵敏度,MR的特异度和诊断正确指数优于ECT,更适用于临床应用。
  • 诊断与治疗/论著
    杨娟, 鲍鹏程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置双针穿刺硬化治疗双肾多发肾囊肿的应用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用我院在2016年1月-2018年6月所收治的双肾多发肾囊肿患者108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CT引导下置双针穿刺硬化进行治疗。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第1天引流量、住院天数、治疗费用以及术后复发例数都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sVdRI、PI没有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VsVdRI、PI要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双肾多发肾囊肿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CT引导下置双针穿刺硬化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比较满意,在临床上可以进一步广泛应用。
  • 诊断与治疗/论著
    王立超, 王丽芝, 张星, 肖霄, 李娟, 赖名耀, 文磊, 周兆明, 蔡林波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心理干预手段下的儿童神经系统放疗目前在国内鲜有报道。本研究拟探索辅助心理干预手段对儿童神经系统肿瘤放疗的精神心理影响与疗效分析。方法 纳入2016-2018年我院收治的90例神经系统肿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均45例),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衡可比。对照组患儿不进行任何心理干预;若患儿不配合放疗,则直接行麻醉处理。干预组对患儿采用辅助心理干预措施。在心理干预无法确保患儿顺利进行放疗后,再行麻醉处理。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SCL-90评分、SAS量表评分、心率、舒张压、收缩压、血糖、皮质醇及镇静药物和麻醉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临床辅助干预组SCL-90评分中敌对、焦虑、恐惧治疗前后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儿干预后SAS得分为(42.5±7.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1.4±9.2)分(P<0.05)。干预组患儿在干预后2周、4周、6周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血糖、皮质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儿镇静药物和麻醉药物的使用率(26.7%)显著低于对照组(88.9%)(P<0.05)。结论 临床辅助干预手段可以有效减低患儿在放疗过程中的心理行为应激,提高患儿放疗配合程度的同时降低麻醉镇静药物的使用率。
  • 综述
  • 综述
    党旭红, 左雅慧, 王仲文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与高剂量电离辐射相比,人类更容易暴露在低水平电离辐射环境下。辐射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表明,低剂量/低剂量率电离辐射可诱发癌症,以及先天异常、心脑血管疾病、白内障等非癌疾病;此外,低剂量/低剂量率辐射亦可激发有益的健康效应。本文就低剂量/低剂量率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健康影响进行简要的回顾与探讨。
  • 综述
    王自路, 王伟, 拓飞, 张明, 梁珺成, 周强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核爆炸试验和核电站的工作过程中都会产生放射性惰性气体,无论是研究核电站排出放射废气对环境的影响,还是监测核禁试或核应急事故,都需要对其产生的放射性惰性气体进行监测。本文分析了我国放射性惰性气体(Kr、Xe)监测现状,并对其计量溯源状况进行了总结,旨在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为完善放射性惰性气体监测体系做出建议。
  • 综述
    刘明, 耿建华, 梁颖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131I治疗甲状腺癌是核医学临床的重要内容,131I治疗剂量大,并且具有挥发性,易造成空气污染。在核医学科131I治疗甲状腺癌场所内,空气中131I污染一直是被重点关注的辐射危害因素。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核医学科131I治疗甲状腺癌场所空气中131I浓度的探测方式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核医学科131I治疗甲状腺癌场所放射防护提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