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封面
  • 封面
    2020, 29(1): 0-0.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目录
  • 目录
    2020, 29(1): 0-0.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专家解析
  • 专家解析
    杨文峰, 杨志祥, 金增强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新制定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及笔者的临床经验等解析了外照射急性及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为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及时处理及规范化诊治提供依据。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依据受照剂量的大小及临床表现分为Ⅰ、Ⅱ、Ⅲ、Ⅳ度,这四种程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临床经过既表现了损伤的量效关系,也体现了严重放射损伤的明显阶段性,早期通过皮肤损伤程度进行剂量估算有助于快速准确诊断、早期预测病变严重程度和决定治疗策略。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一方面是职业原因长期接触低剂量辐射所致,另一方面是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迁延形成,分度为Ⅰ、Ⅱ、Ⅲ度,仅为皮肤损伤程度分类,与所受辐射没有严格的量效关系,急性和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根据损伤程度治疗有所不同,局部保守治疗以及应用修复手段的外科治疗,并且都考虑了全身治疗对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
  • 放射生物学/论著
  • 放射生物学/论著
    陈慧峰, 谭斯文, 闫雪华, 王恰, 杨宇华, 邹剑明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阐明不同剂量电离辐射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hOGG1MGMTPPP2R1APPP2R2D)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 抽取志愿者外周静脉血约30 mL,分置于7支肝素锂抗凝管中,以剂量率为0.38 mGy·min-160Co γ射线(剂量分别为0、0.1、0.2、0.4、0.8、1.6和3.2 Gy)对人外周血照射后培养12 h,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总RNA并进行定量和纯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的方法分析不同剂量电离辐射诱导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hOGG1MGMTPPP2R1APPP2R2D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 hOGG1基因、MGMT基因和PPP2R2D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均在0.1 Gy时达到峰值。PPP2R1A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在0.2 Gy剂量时达到峰值。hOGG1基因转录水平在0.1 和0.2 Gy剂量组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GMT基因转录水平在0.1 、0.2 和0.8 Gy剂量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PP2R1A基因转录水平在0.2 Gy剂量组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在3.2Gy剂量组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PP2R2D基因转录水平在0.1 、0.2 、0.4 和0.8 Gy剂量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2 Gy剂量组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不同剂量电离辐射均可诱导DNA损伤修复相关的应答基因hOGG1MGMTPPP2R1APPP2R2D的转录水平改变,适宜剂量的电离辐射(0.1~0.2 Gy)可诱导细胞产生辐射兴奋效应或适应性反应。
  • 放射生物学/论著
    那向杰, 付丽丽, 单铁梅, 李业明, 孙素梅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X射线对介入放射工作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和微核的影响,确保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选择363名从事介入放射学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未接触电离辐射的435名健康从业人员为对照组,采取微量全血培养法对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和微核进行培养、检测和分析。结果 介入放射组的淋巴细胞染色体总畸变率(0.11% ±0.373%)显著高于对照组(0.02% ±0.126%),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080, P< 0.01);无着丝粒体率(0.04% ±0.199%)和双着丝粒体率(0.06%±0.234%),也明显高于对照组(0.01% ±0.107%)、(0.00% ±0.0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693,4.529,P 均< 0.01);微核率(0.78‰ ±0.996‰)与对照组(0.65‰ ±0.853‰)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 = 2.000,P< 0.05)。不同工龄间的染色体畸变率、无着丝粒体率和双着丝粒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微核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工龄 ≥ 20a工龄组与其他组的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介入组与普通放射组(放射诊断、放射治疗、工业应用)相比,染色体总畸变率、双着丝粒体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P < 0.05),组间两两比较,介入组染色体总畸变率(0.10% ±0.299%)显著高于放射诊断(0.06% ±0.312%)、放射治疗(0.03% ±0.170%)和工业应用组(0.04% ±0.1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介入组染色体双着丝粒体率(0.06% ±0.234%)亦显著高于放射诊断(0.03% ±0.239%)、放射治疗(0.01% ±0.121%)和工业应用组(0.02% ±0.1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介入组与各组之间的染色体无着丝粒体率和微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X射线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有一定的影响。长期接触低剂量的电离辐射,可以导致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显著增加,并随着工作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 辐射健康/论著
  • 辐射健康/论著
    徐芳, 王福如, 王进, 陈维, 杨小勇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江苏省2017年5 186名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情况,为做好职业性放射性疾病防治及放射防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2017年参加职业健康体检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SPSS统计软件,通过χ2检验,对性别、职业危害接触工龄、工种和体检类型等各项指标与体检异常率进行比较。结果 男性3 516人(构成比67.8%),女性1 670人(构成比32.2%);从事工业应用的放射工作人员1 601人(30.9%),医学应用1 843人(35.5%),其他593人(11.4%);分层分析表明,不同性别,不同职业危害接触工龄以及不同体检类型的放射工作人员,血压、心电图、肝B超、胆B超、肾B超体检指标异常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放射工作人员不同性别外周血象异常率比较(除红细胞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职业危害接触工龄的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血红蛋白体检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长期低剂量接触射线可能影响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状况,因此做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定期开展职业健康体检显得尤为重要。
  • 医疗照射/论著
  • 医疗照射/论著
    张玉珩, 陈英民, 陈睿, 赵建设, 刘兆天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通过利用仿真儿童人体模型实验来研究儿童头颅CT扫描的各器官和组织的吸收剂量和有效剂量,探讨采取屏蔽防护措施降低剂量的效果。方法 使用GE HD750型CT进行儿童头颅CT扫描,在1岁、10岁两种儿童仿真体模内布放热释光剂量计,获得在非投照部位未防护及采用0.5 mmPb的铅橡胶方巾包裹屏蔽两种条件下儿童组织和器官的吸收剂量,并计算有效剂量,讨论采取铅橡胶方巾包裹屏蔽在儿童头颅CT检查中对辐射的屏蔽效果。结果 1岁儿童体模实验防护组较未防护组的甲状腺、肺、胃、肠和乳腺等敏感组织器官的吸收剂量降低40.4%以上,有效剂量由4.9 mSv降低至2.2 mSv,降低了55.7%;10岁儿童体模敏感器官的吸收剂量降低了39.5%以上,有效剂量由2.4 mSv降低至1.7 mSv,降低了30.5%。结论 采用铅橡胶方巾包裹防护可以明显降低各器官或组织的吸收剂量和有效剂量。
  • 医疗照射/论著
    王新爱, 汪海生, 李汝珍, 李哲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洛阳市CT机质量控制检测指标情况和CT机机房防护状况。方法 2016年抽查洛阳市45家医院的55台CT机、2017年抽查洛阳市32家医院的37台CT机,进行了质量控制检测和机房周围辐射水平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质量控制检测结果,2016年检测合格率63.60%,2017年检测合格率8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016年一级、二级、三级医院检测合格率均在60.00%~65.52%之间,2017年一级医院检测合格率78.90%,二级和三级医院检测合格率均为100.00%;2016年小于16排的CT机检测合格率51.85%,16排CT机检测合格率70.60%,64排及以上CT机检测合格率81.80%,2017年小于16排的CT机检测合格率86.60%,16排CT机检测合格率85.70%,64排及以上CT机检测合格率100.00%;CT机质量控制检测的单项指标合格率情况,2016年CT值线性合格率为76.36%,其余均在90.0%以上,2017年的单项指标合格率均在90.0%以上。CT机机房周围辐射水平检测结果,2016年机房检测合格率98.04%,2017年机房检测合格率97.30%。结论 洛阳市2016年CT机质量控制检测合格率较低,虽然2017年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需加强监管,重点是一级及以下医院。
  • 医疗照射/论著
    牛亚婷, 苏垠平, 牛延涛, 孙全富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定量评估儿童CT扫描的辐射暴露与其患白血病和脑部肿瘤的风险。方法 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 7个数据库,对国内外2019年以前发表的有关儿童CT扫描及其癌症风险评估的大型队列研究进行汇总,并利用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可信区间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5篇文献,白血病和脑部肿瘤的RR分别为1.59 (95% CI: 1.24, 2.05) 和2.07 (95% CI: 1.50, 2.86),CT扫描可增加其患白血病和脑瘤的风险。结论 儿童CT扫描的辐射暴露可增加其患白血病和脑部肿瘤的风险,因此,在不损害图像临床诊断价值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儿童辐射剂量,倡导儿童CT扫描的正当化和最优化至关重要。
  • 医疗照射/论著
    王宪凯, 李海亮, 陈英民, 张琳, 刘伟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1岁儿童仿真模体计算胸部数字化摄影(DR)不同千伏条件下儿童各组织、器官的吸收剂量,估算并比较不同千伏下有效剂量。方法 塑料管分装的热释光剂量计(TLD)布放入儿童模体预留的插孔,在60、 70、80和90 kV时,自动曝光控制(AEC)模式下各曝光20次,然后回收TLD,回实验室测量。计算出不同千伏下组织、器官的吸收剂量,并分别估算出受照儿童模体全身有效剂量。结果 在60、70、80和90 kV时照射野范围内各组织、器官随千伏的增高吸收剂量逐渐降低。4个实验组中有效剂量分别为0.43、0.34、0.29和0.23 μSv。结论 儿童模体胸部摄影使用较高千伏可减少组织、器官的吸收剂量和全身有效剂量。
  • 辐射监测/论著
  • 辐射监测/论著
    石梦蝶, 石雨, 闵之藤, 黄静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某医院2007—2017年不同工种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为保障放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医院行政部门的放射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卫生标准,采用热释光法测量,评价从事诊断放射学、介入放射学、放射治疗、其他医学类的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用SPSS22.0统计分析。结果 该医院2007—2017年共监测666人次,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62 mSv·a-1,集体剂量为34.51 man·mSv。2010年的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为1.08 mSv·a-1;2011年大剂量值占比最高,为18.87%。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大剂量占全部工作人员的53.49%。监测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最多,共263人次,且人均年有效剂量的平均值最高,为0.82 mSv·a-1,不同工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该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满足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较低且逐年下降。介入放射学仍是高风险辐射岗位,且个人防护意识有待提高。放射技师及护理人员岗位流动性大,需加强此类人群的放射防护培训。
  • 辐射监测/论著
    翟贺争, 杜仲庆, 吴香君, 王巧娟, 张文艺, 王鑫, 阮书州, 武权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参加全国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工作,了解个人剂量监测系统的性能状况和技术人员水平,提高个人剂量监测能力和数据的准确度。方法 依据《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GBZ 207—2016)及考核方案,2016—2018年分别使用7组个人剂量计开展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和数据处理,对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2016年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的单组性能结果为-0.02~0.20,综合性能结果为0.14,结果判定为合格;2017年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的单组性能结果为-0.01~0.02,综合性能结果为0.02,结果判定为优秀;2018年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的单组性能结果为-0.01~0.02,综合性能结果为0.01,结果判定为优秀。结论 本实验室的个人剂量监测数据处理规范、结果准确可靠,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提高个人剂量监测能力,加强质量控制工作,积极参与个人剂量能力考核工作非常必要和重要。
  • 辐射监测/论著
    王琦, 纪云龙, 李大伟, 王晓宁, 宁静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核应急医学救援实战化训练需求,研制安全可靠的α表面污染模拟源应用于实际训练。方法 使用便携式α表面污染检测仪测量α面源,总结变化规律;运用磁场模拟α辐射场,使用钕铁硼磁粉作为磁源,通过磁粉与胶体混合在磁场中充磁制备成磁粉胶体,再将磁粉胶体涂抹于物体表面作为模拟源,使用特定的检测电路检测,按照一定转换公式,将电压值转换为计数率或活度值,实现α表面污染的模拟。结果 使用便携式α表面污染检测仪测量α面源的计数率在α射线射程范围与测量距离呈线性关系;使用钕铁硼磁粉和胶体制备的模拟源磁感应强度在0.5~3 cm范围能够模拟α表面污染计数率的变化规律;同时能够模拟洗消的变化过程。结论 基于钕铁硼磁粉的α表面污染模拟方法安全可靠、无辐射危害,能够应用于α表面污染检测、洗消的模拟训练,对提高训练水平,提升核应急救援队伍的实际救援能力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辐射监测/论著
    李大伟, 纪云龙, 周红梅, 谢向东, 王长振, 董国福, 赵雪龙, 王琦, 宁静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某设备实验条件下不同位置脉冲X射线电离辐射水平,提出适当的防护建议。方法 采用热释光测量方法,分别在设备舱周围不同方向不同距离布放热释光剂量计,累积一定数量脉冲辐射后进行测量;采用电离室型X、γ剂量率仪(FJ-347A)实时测量工作状态下不同距离处电离辐射剂量率水平。依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规定的职业照射人员和公众个人剂量限值提出不同工作位辐射防护建议。结果 热释光剂量计累计接收3 000个脉冲辐射,设备舱外壁0.01~8.98 mGy,顶部0.01~15.67 mGy,距外壁1~12 m之间0.01~2.18 mGy,工作位0 mGy。工作状态下,X射线剂量率仪测得距设备舱外侧壁1~20 m之间空气比释动能率范围0.26~16 mGy/h。结论 热释光剂量计、电离室型剂量率仪测量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两种方法均可用于脉冲X射线测量;工作状态下设备舱外近距离处辐射剂量率较高,可通过采取防护措施或者限制人员工作量以满足辐射防护要求。
  • 辐射监测/论著
    孙璐, 王小春, 潘艳, 崔宏星, 武云云, 刘建香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云南省某锡矿、铜矿及非矿区居室内空气中的氡浓度以及相应采样点自来水中氡浓度,估算人体受照剂量。方法 径迹法测量锡矿、铜矿井下、地上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氡浓度,使用RAD7仪器连续测量法测得居室内空气中氡浓度、RAD7水氡测量系统测量自来水氡浓度。评估不同来源氡所致受照剂量的贡献。结果 锡矿的矿下、地上工作场所空气平均氡浓度分别为(7 473 ±3 105)Bq·m−3和(332 ±238)Bq·m−3,其所致年剂量贡献分别为(29.44 ±12.23)mSv和(2.50 ±1.79)mSv;铜矿井下、地上工作场所空气中氡浓度分别为(4 477 ±5 152)Bq·m−3和(110 ±32)Bq·m−3,其所致年剂量贡献分别为(17.64 ±20.30)mSv和(0.83 ±0.24)mSv;居室空气氡浓度(76 ±33)Bq·m−3及年剂量贡献(2.01 ±0.87)mSv。铜矿及锡矿的自来水氡浓度测量结果分别为(1.66 ±2.00)Bq·L−1和(3.94 ±1.81)Bq·L−1,高于市内32个采样点自来水氡浓度(0.39 ±0.21)Bq·L−1结论 目前所测区域水氡所致剂量贡献相对较小,锡矿、铜矿区井下工作场所空气氡浓度值得关注,应重视对矿工使用防护用具的宣传教育工作。
  • 辐射监测/论著
    张燕齐, 潘竞舜, 潘自强, 刘森林, 张一敏, 廖海涛, 蔡震雷, 胡鹏程, 黄娟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石煤中210Po的分析方法,分析石煤中210Po的含量。方法 针对某火法-湿法联合工艺钒厂原料车间的石煤原矿样品,采用湿式灰化、209Po标准溶液示踪、银片自制渡源的方法分析石煤样品中210Po含量。结果 石煤原矿样品中210Po的平均含量为(359.5 ±7.6) Bq·kg-1,相对误差为2.1%,回收率为(60.0% ±3.2%);测量48 h,样品中210Po的最小可探测限为1.8 Bq·kg-1结论 石煤中210Po含量较高,需关注火法-湿法联合工艺提钒生产中210Po的转移、富集和排放,以及相应的辐射环境影响问题。
  • 辐射环境/论著
  • 辐射环境/论著
    金潇, 严源, 韩春彩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高能质子治疗系统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该类型核技术利用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就近期国内某质子治疗系统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实例展开探究,从辐射污染源项、辐射屏蔽计算评价、感生放射性分析、人员受照剂量估算等几个方面,梳理重点关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 质子治疗系统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中,确定工作场所屏蔽体外剂量率水平控制限值时应重点关注相邻旋转束治疗室迷道内墙入口及其机架区;分析计算感生放射性时,除空气、冷却水、结构部件、混凝土墙、土壤和地下水等要素外,还应重点关注治疗室内病人的感生放射性;估算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时,除直接外照射途径,还应综合考虑治疗室内感生放射性对工作人员的剂量贡献。结论 高能质子治疗系统作为大型医疗设备,应综合考虑各类影响因素,科学、客观的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 监督与管理/论著
  • 监督与管理/论著
    龙怡蒨, 蒙庆春, 李涛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该市放射工作人员基本情况,为优化放射人员结构、改善放射投照质量、提高放射防护水平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普查方式,调查收集绵竹市41家放射诊疗机构,共计134名放射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结果 该市从事诊断放射学的人员占87.31%,从事介入放射学的占12.69%;男性放射工作人员的年龄中位数为42岁,女性放射工作人员的年龄中位数为35岁;从事诊断放射学的人员和从事介入放射学的放射工作人员的学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机构等级的增加,放射工作人员的职称与学历越高,放射工龄偏小,年龄趋于年轻化、结构趋于合理化。结论 该市放射工作人员的学历较“5.12”震后有了一些改善,但整体的学历结构、职称相对滞后;放射工作人员专业符合性低;介入放射学人员结构优于诊断放射学;基层医疗单位放射技术人才匮乏。改善当地放射诊疗水平、提高防护状况的关键还是解决人才的问题。
  • 监督与管理/论著
    董良, 尹杰, 姬绪莉, 孙彦玲, 李鸿成, 卢桂才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掌握宁夏地区放射诊疗资源配置情况,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供科学的政策数据。方法 采用发放调查表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宁夏放射诊疗设备共计928台,其中X射线影像诊断设备883台,放射治疗设备8台,介入放射学设备33台,核医学设备4台。放射工作人员1 676人,持证率为99.64%。平均每万人拥有放射诊疗设备1.36台,其中45.91%分布在银川市,其余4市明显分布较少。另外,介入放射学设备银川市约占50%,放射治疗设备和核医学设备只分布在银川市。结论 宁夏放射诊疗资源整体配置落后且分布不均衡,大部分集中在银川市,尤其是放射治疗和核医学等高端设备分布差异尤为明显。
  • 诊断与治疗/论著
  • 诊断与治疗/论著
    李宁, 何正中, 杨志, 杨鸿宇, 廖光星, 罗煜, 柴华, 李党生, 肖国有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估算接受18F-FDG(18F-2-deoxy-D-glucose)和18F-FET(O-2-18F-fluoroethyl-L-tyrosine)PET-CT全身检查受检者的有效剂量和器官剂量。方法 使用两种PET-CT扫描协议进行全身显像。PET部分的有效剂量和器官剂量利用基于医学内照射剂量(Medical Internal Radiation Dose, MIRD)计算模式的计算程序IDAC 2.1进行计算,CT部分的有效剂量和器官剂量利用VirtualDose软件计算,PET和CT剂量之和为受检者总的有效剂量。结果 在常规PET-CT扫描中,男性受检者受18F-FDG辐射所致的有效剂量为(4.81 ±1.04) mSv,女性受检者为(6.09 ±0.73) mSv;男性受检者受18F-FET辐射所致的有效剂量为(2.67 ±0.38) mSv,女性受检者为(3.21 ±0.38) mSv;CT部分男性受检者的有效剂量为(5.63 ±0.32) mSv,女性受检者为(5.51 ±0.29) mSv。18F-FDG PET-CT检查男性和女性受检者所受总有效剂量分别为(10.44 ±1.09) mSv和(11.60 ±0.79) mSv。18F-FET PET-CT检查总有效剂量分别为(8.30 ±0.50) mSv和(8.72 ±0.49) mSv。在诊断性CT扫描中,CT扫描致男性受检者的有效剂量为(16.28 ±1.01) mSv,女性受检者为(13.49 ±0.72) mSv;18F-FDG PET-CT检查男性和女性受检者总有效剂量分别为(21.09 ±1.45) mSv和(19.58 ±1.03) mSv。18F-FET PET-CT检查总有效剂量分别为(18.95 ±1.08) mSv和(16.70 ±0.81) mSv。结论 不同的PET-CT扫描参数致受检者受到不同大小的辐射剂量,在日常工作中应根据受检者的实际情况,优化PET和CT的采集参数,降低受检者剂量,实践辐射防护最优化。
  • 诊断与治疗/论著
    张惠玲, 李鑫, 吴小良, 许会军, 张伟, 马志乾, 刘朝兴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旋转容积调强放疗(全弧VMAT和分段弧VMAT)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的剂量学差异,分析应用分段弧VMAT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的可能性。方法 选择11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设计全弧VMAT、分段弧VMAT两种治疗计划,统计并比较靶区(PTV)、危及器官(肺、脊髓、心脏)、以及机器总跳数(MU)等参数的剂量学差异。应用SPSS17.0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 全弧VMAT计划PTV D95t = - 7.699, P = 0.000)、D98(t = - 6.384, P = 0.000)、均匀性指数(HI)(t = 10.423, P = 0.000)均优于分段弧VMAT,分段弧VMAT肺的平均剂量、V5t = - 4.048, P = 0.002)要优于全弧VMAT。靶区的适形度指数(CI)、MU、双肺的V10V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胸中段食管癌放疗时应用全弧VMAT、分段弧VMAT均可以满足靶区临床要求,但分段弧VMAT可以明显减少肺低剂量区域照射范围。
  • 诊断与治疗/论著
    马学梅, 张洪华, 郑雷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口腔全景和低剂量CT扫描在诊断创伤性恒中切牙脱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312颗)经临床证实为恒中切牙脱位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经口腔全景摄片和低剂量CT检查(进行各向同性的容积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和曲面重建(CPR)),评价口腔全景片和低剂量CT对恒中切牙脱位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口腔全景摄片确诊脱位77颗,漏诊14颗,18颗误诊为脱位;低剂量CT确诊86颗,漏诊5颗,7颗误诊为脱位;口腔全景摄片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4.6%、91.9%、89.7%,低剂量CT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5%、96.8%、96.2%,二者比较敏感度(χ2 = 4.76,P = 0.029)、特异度(χ2 = 5.13,P = 0.024)、准确度(χ2 = 9.781,P = 0.002)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低剂量CT可清晰显示恒中切牙脱位,与口腔全景片比较,能显著提高恒中切牙脱位的检出率。
  • 诊断与治疗/论著
    石婷婷, 韩济华, 张艳, 张晓晔, 朱志坚, 洪君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固定5野调强和旋转容积调强在中上段食管癌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2018年10—12月在我科治疗的中上段食管癌病患20例,用Monaco5.11计划系统分别设计固定5野调强IMRT、单弧VMAT1和双弧VMAT2,在靶区剂量覆盖率都为95%的情况下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上比较3组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VMAT1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指数(HI)和IMRT计划适形性指数(CI)较其他两种要好(P < 0.05),IMRT计划的靶区最大量和平均受量最小。危及器官方面:IMRT计划对降低脊髓最大受量Dmax和心脏平均受量Dmean要优于其他两种;VMAT1计划对双肺的保护最好,VMAT2计划在心脏V30V40的保护中有优势。机器跳数方面:IMRT计划机器总跳数最少,VMAT1计划次之,VMAT2计划机器总跳数最多。结论 对于胸中上段食管癌,5野调强计划具有脊髓最大受量和心脏平均受量低,靶区适形性好,单次机器跳数低等优点,可以满足临床剂量学要求。
  • 综述
  • 综述
    李鹏, 陈凡, 孙祥益, 王冰, 杨美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当利用放射线对胸部恶性肿瘤进行治疗时,位于纵隔的心脏会不可幸免受到照射,从而诱发放射性心脏损伤(radiation-induced heart disease, RIHD)。随着手术以及放化疗技术的提升,肿瘤患者生存时间得到延长,使得RIHD这一放疗远期并发症被越来越多的报道。因此,学者们对于RIHD的研究逐渐升温。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该疾病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临床上缺乏有效阻止其发生的方法。动物模型研究可为临床该疾病治疗及预防提供可靠证据,为此本文回顾分析近年来放射性心脏损伤动物模型实验研究情况,旨在为后续实验开展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