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封面
  • 封面
    2020, 29(2): 0-0.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目录
  • 目录
    2020, 29(2): 0-0.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卫生标准跟踪评价/论著
  • 卫生标准跟踪评价/论著
    张钊, 何玲, 马奎, 张乙眉, 赵凤玲, 宋宇, 刘玉龙, 杨宇华, 乌丽娅, 卞华慧, 向军益, 毕金玲, 朱俊, 高艺莹, 左云, 杨力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GBZ 112—2017)卫生标准应用情况,为标准的修订、宣贯和标准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针对标准宣贯、实施、质量和效益四个评价目标,采用调查表,对八省一集团中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职业病诊断医师、卫生行政监督人员和放射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学分析,对标准实施状况和实施效果追踪评价。结果 共调查了21家职业病诊断机构、93名职业病诊断医师、70名卫生行政监督人员、1329名放射工作人员;诊断机构中有85.7%建立了诊断标准学习制度,57.1%配备了诊断医师标准培训经费;标准知晓率为75.6%~80%,标准培训率为48.4%~55.7%;GBZ 112—2017标准采用率为0;42.9%和48%诊断机构分别具备物理剂量估算和生物剂量估算能力,同时具备两种能力的诊断机构仅占42.9%;对标准11项条款判定的可行率分别为90%~97%,认可标准与法律法规一致性95%~97%,标准的满意度86%~87.1%。结论 本文为卫生标准跟踪评价工作积累了材料,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卫生标准的修订、宣贯和管理提供了客观依据。
  • 卫生标准跟踪评价/论著
    赵风玲, 郭伟, 何玲, 刘玉龙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标准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方法 依据制定的标准追踪评价方案,采取问卷形式对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机构、放射性疾病诊断医师、放射卫生监督员、放射工作人员等标准应用相关单位和个人开展评价调查。结果 河南省开展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工作的机构1家;放射性疾病诊断医师对标准的掌握率为85.7%,未参加过对此标准的培训;28.6%的放射性疾病诊断医师认为标准的第3章诊断依据、剂量评估原则及第4章处理原则部分可行,并提出修改意见;放射卫生监督员对此标准的知晓率60.0%,参加省级标准培训的人员35.0%,未参加过国家组织的标准培训;《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标准的使用率低;放射工作人员对电离辐射确定性效应认识正确率为60.2%,对随机性效应认识正确率31.2%。结论 卫生标准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新发布标准的宣贯培训,扩大标准的应用范围。河南省需要加强放射性疾病诊断机构建设,实现诊断机构区域覆盖。
  • 卫生标准跟踪评价/论著
    卞华慧, 刘玉龙, 何玲, 宋宇, 陈炜博, 王优优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GBZ 112—2017)在核工业系统内的贯彻落实情况,了解该标准科学性、实用性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进行标准追踪评价,对回收的调查表进行审核,并分析数据结果。结果 核工业系统3家单位中认为标准可操作性良好,职业病诊断医师、卫生监督人员、放射工作人员对标准的知晓率分别为61.5%、88.9%、47.6%,标准的可行性评价高,配套制度和经费认知度一般,放射性疾病知识认识率低,有待进一步提高。结论 标准基本科学合理,可操作性良好,但仍需要加强实施、宣贯和培训,标准中部分机制需进一步明确。
  • 卫生标准跟踪评价/论著
    朱俊, 宋宇, 何玲, 高艺莹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四川省职业病诊断机构、职业病诊断医师和放射工作人员对《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GBZ 112—2017)的知晓、理解及运用情况,提出修改、机构管理、人员培训、标准宣贯建议。方法 采用调查表法收集数据,EpiData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了3家职业病诊断机构、8名诊断医师和485名放射工作人员;仅1家职业病诊断机构具备受照剂量估算能力;诊断医师和放射工作人员标准知晓率分别为100%和67.2%;诊断医师标准培训率为50%,标准采用率为0,11项标准条款可行率均为100%;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知识培训率为94.8%,有18.1%人员未接受岗前培训,5个问题平均正确率为56%。结论 四川省实施放射性疾病标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 卫生标准跟踪评价/论著
    王福如, 张乙眉, 陈午才, 何玲, 常青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开展标准追踪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江苏省《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GBZ 112—2017)的普及,掌握和实施水平。方法 采用描述性、横断面研究设计,通过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江苏省20名职业病诊断医师,5名卫生监督人员以及156名放射工作人员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卫生监督人员标准知晓率(100.0%)和培训率(80.0%)均略高于职业病诊断医师(分别为75.0%和70.0%);网络宣传是卫生监督人员和职业病诊断人员的主要获得途径,参与率分别为(80.0%和55.0%)。两类人员对标准的多项指标认可度较高(均达到75.0%以上),但现阶段职业病诊断医师对标准的采用率仍然较低(仅为15.0%),卫生监督人员采用率为60.0%。放射工作人员对标准的知晓率和培训参与率均较高,但存在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不高的现象。结论 加强多部门之间的培训沟通,提高网络宣传力度和质量,加大标准采用力度以及标准指标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尤为重要。
  • 卫生标准跟踪评价/论著
    马奎, 夏颖, 何玲, 张钊, 刘玉龙, 卞华慧, 赵风玲, 宋宇, 张乙眉, 杨宇华, 乌丽娅, 向军益, 毕金玲, 朱俊, 高艺莹, 左云, 杨力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全国部分地区诊断医师使用《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GBZ 112—2017)的情况开展问卷调查,了解该标准的掌握和实施情况,对标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分析,为标准修订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搜集、调查问卷、比较分析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以四川、江苏、广东、湖北、河南、新疆、安徽和核工业系统即“七省一集团”21家诊断机构共计93名具有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资质的医师为调查对象,搜集诊断医师对《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GBZ 112—2017)各条款的评价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显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医师对《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GBZ 112—2017)正文11项条款判定可行率范围在89.3%~95.7%,有10项可行率大于90.0%;判定部分可行率范围在0%~5.4%;判定不可行率范围在3.2%~5.4%;80.0%诊断医师未对标准提出具体意见,94.6%诊断医师认可该标准的法律法规一致性。结论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GBZ 112—2017)整体达标情况良好,但少部分条款应适当修改,标准的宣贯力度不够,应进一步加强宣贯。
  • 卫生标准跟踪评价/论著
    翟贺争, 宋彬, 李海亮, 许哲, 胡传朋, 程晓军, 朱昆鹏, 张文艺, 吴香君, 武权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医疗机构相关人员对现行WS 531—2017《螺旋断层治疗装置质量控制检测规范》实施过程中的科学性、适用性及可操作性等方面情况进行跟踪评价,为进一步完善该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WS/T 536—2017 《卫生标准跟踪评价工作指南》和项目实施方案,对国内9个省内配置了螺旋断层治疗装置(以下简称TOMO)的医疗机构中使用TOMO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预调查、现场调研、邮寄、电子邮件等方式开展。获得数据后,采取双录入法,借助EpiData 3.1软件建立调查数据库,然后采用office 2013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医疗机构相关人员问卷16份,其中有效问卷15份,有效率94%。医疗机构相关人员对标准的总体和文本格式满意度分别为75%和82%;73.3%的医疗机构相关人员知晓标准发布情况;对标准的内容“熟悉”、“一般”和“不熟悉”分别为71%、29%和0;对标准中的术语及定义“完全理解”、“部分理解”和“不理解”分别为93.3%、6.7%和0;标准检测指标及其限值的“不知晓”、“部分知晓”和“熟练掌握”分别为13.3%、13.3%和73.3%;按照标准内容进行TOMO质控检测中“全部按照”、“部分按照”和“不按照”分别为61.5%、30.8%和7.7%;12家医疗机构中认为开展质量控制检测存在问题的原因“标准普及程度低”、“标准理解程度不足”、“检测指标难理解”、“标准滞后跟不上发展”和“标准制定检测设备难达到”分别占91.7%、50.0%、33.3%和8.3%和0;医疗机构相关人员理解TOMO质量控制检测设备,且能够开展稳定性检测工作。结论 医疗机构相关人员对标准总体和文本格式的满意度高,认为标准能够满足TOMO质控的需要;医疗机构相关人员知晓标准的基本情况和内容,但对内容理解程度有待提高;建议后续对医疗机构加强标准培训、宣贯力度和能力建设。
  • 卫生标准跟踪评价/论著
    翟贺争, 宋彬, 李海亮, 许哲, 胡传朋, 程晓军, 朱昆鹏, 张文艺, 王鑫, 武权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卫生监督机构相关人员对现行WS 531—2017《螺旋断层治疗装置质量控制检测规范》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评价,为进一步完善该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WS/T 536—2017 《卫生标准跟踪评价工作指南》和项目实施方案,对国内7个省的卫生监督机构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现场调研、邮寄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开展。获得数据后,采取双录入法,借助EpiData 3.1软件建立调查数据库,然后采用office 2013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卫生监督机构相关人员问卷14份,其中有效问卷13份,有效率93%。卫生监督机构相关人员对标准的总体和文本格式满意度分别为76%和80%;92.3%的卫生监督机构相关人员知晓标准发布情况;其获取标准的主要途径是官方网站下载和同行交流;对标准的内容“熟悉”、“一般”和“不熟悉”分别为7.7%、69.2%和23.1%;认为开展TOMO质控问题原因分析“标准普及程度低”、“标准理解程度不足”、“检测指标难理解”和“检测设备难以达到”分别占61.5%、61.5%、46.2%和76.9%;有84.6%卫生监督机构相关人员没有接受过标准的培训。12家卫生监督机构相关人员对标准中的术语及定义“完全理解”和“部分理解”分别为25%和75%,对标准的检测指标及其限值均为“部分知晓”。11家卫生监督机构相关人员中有63.6%认为该标准应用过程中有难度。10家卫生监督机构相关人员对TOMO质量控制检测设备“完全理解”、“部分理解”和“不理解”分别占40%、50%和10%。另外,监督机构在执法过程中有发现检测指标不合格的情况。结论 卫生监督机构相关人员对标准总体和文本格式的满意度较高高;相关人员知晓WS 531—2017标准的基本情况和内容,但对标准内容的理解和应用程度有待提高;建议加强对卫生监督执法人员标准宣贯和培训力度,提高卫生监督相关人员对标准的应用能力。
  • 卫生标准跟踪评价/论著
    宋彬, 翟贺争, 许哲, 李海亮, 武权, 朱昆鹏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技术服务机构相关人员对现行WS 531—2017《螺旋断层治疗装置质量控制检测规范》的实施情况及实施过程中的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及可操作性等方面问题,为修订该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WS/T 536—2017《卫生标准跟踪评价工作指南》和项目实施方案,对国内15个省使用WS 531—2017开展TOMO质控检测的技术服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预调查、现场调研、邮寄、电子邮件等方式开展跟踪评价工作。结果 收集到技术服务机构相关人员问卷30份,其中有效问卷28份,有效率93.3%。技术服务机构对标准的总体和文本格式满意度分别为83.1%和95.7%;对标准的内容表示“熟悉”为44.0%;对标准中的术语及定义“完全理解”占到78.6%;标准检测指标及其限值“熟练掌握”的仅占22.2%;“全部按照”标准内容进行TOMO质控检测的为77.8%;开展质量控制检测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标准普及程度低”(68.0%)、“标准制定检测设备难达到”(64.0%)和“标准理解程度不足”(48.0%)。同时,技术服务机构人员接受培训率偏低,应用标准的频次不高。结论 技术服务机构相关人员对该标准文本格式和总体评价满意度较高,对标准的基本情况和内容知晓率较高,但对标准的熟悉程度有待提高,还需进一步加强标准的培训和宣贯,标准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 卫生标准跟踪评价/论著
    胡传朋, 黄伟旭, 翟贺争, 李海亮, 张磊, 贾陈志, 程晓军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X、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 582—2017)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适用性及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评价,为进一步完善该标准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 采用问卷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标准进行追踪评价,对回收的调查表进行审核并补正标号,采用Excel办公软件录入数据,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使用标准单位均知晓标准的发布。技术服务机构和生产厂家培训率为71.9%和85.7%,监督机构和医疗机构分别为33.3%和43.5%。技术服务机构和生产厂家对标准内容熟悉率为71.7%、68.1%,监督机构和医疗机构对标准内容熟悉率为18.5%、54.8%。调查对象均对标准X刀章节掌握不够。超过一半的调查对象认为标准检测方法可操作性、实用性一般。结论 使用人员对标准的协调性认可度较高,对标准的实用性和检测方法的可操作性认可度一般,宣传、培训力度有待提高,部分检测指标及方法需要实例及说明。
  • 辐射健康/论著
  • 辐射健康/论著
    张荣, 刘刚, 牛丽梅, 吴小琴, 刘银银, 李烨, 王立琴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甘肃省省、市两级医院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探讨改进两级医院介入放射学防护的方法。方法 对甘肃省省、市两级医院的556名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省级医院312人、市级医院244人)进行健康检查,选择辐射敏感的5个检查项目(眼晶状体、白细胞、血小板、染色体和微核),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晶状体混浊检出率、白细胞降低检出率、染色体异常检出率3项,省、市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降低检出率,市级高于省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核异常检出率,省级高于市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甘肃省省、市两级医院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存在差异。
  • 医疗照射/论著
  • 医疗照射/论著
    薛茹, 鞠金欣, 陈尔东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我国儿科影像检查诊断参考水平制修订工作提供合理可行的建议。方法 结合欧盟新的《儿科影像检查诊断参考水平欧洲指南》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技术内容,分析我国相关标准现状,对我国儿科影像检查诊断参考水平相关标准化工作提出合理建议。结果 欧盟委员会通过对全欧洲的调查建立了儿科X射线摄影、荧光透视和CT检查的欧洲诊断参考水平。我国需要研制儿科影像检查诊断参考水平及相关剂量调查的方法学标准,科学有序地开展我国儿科影像检查的剂量调查工作,并鼓励建立及实际应用本地儿科影像检查诊断参考水平。结论 应加速建立我国儿科影像检查诊断参考水平。
  • 医疗照射/论著
    王彦梅, 王桂敏, 蒋元强, 李浩然, 江松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某区X射线影像诊断受检者放射防护用品的使用现状,以更好地推广放射防护用品的使用及引导人们正确认知放射诊断。方法 在某区抽取三级医院一家,二级医院两家,一级医院三家,采取现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174个受检者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受检人群对放射防护的认知较低,放射防护用品使用率低(29.9%),医院级别、检查类型、检查部位、受检次数与是否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均有关系,且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应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相关科学知识,提高受检者对放射防护用品的使用意识,督促医疗机构为受检者做好个人防护用品。
  • 医疗照射/论著
    刘盼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DR测距误差检测结果,并讨论其影响因素,从而对DR探测器成像环节进行把控。方法 按照《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DR)系统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 521—2017)对DR测距误差检测结果进行处理,并选取同厂家DR设备横向对比、不同厂家DR设备纵向对比。结果 DR测距误差整体合格率不高,平均合格率63.6%;测距校正后合格率达100%,校正前后差异较大。结论 进一步细化检测方法,减少数据采集误差,能够有效提高测距误差合格率,同时对医用X射线影像诊断意义重大。
  • 医疗照射/论著
    江丽红, 李鹏, 李小鹏, 陈岩, 梁志苓, 张圆圆, 刘俊艳, 刘永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掌握河北省部分核医学放射工作场所防护现状和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现状,为加强放射卫生监督和制定核医学相关标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对河北省内16个核医学工作场所用X、γ辐射剂量仪测量周围剂量当量率,用α、β表面污染仪测量工作场所及工作人员体表的β表面污染;以热释光剂量法监测77名核医学工作人员的深部个人剂量当量Hp(10),并查阅这77名核医学工作人员最近两年内的职业健康检测报告。结果 SPECT(/CT)工作场所内各检测点之间辐射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F = 32.02,P < 0.05),其中给药窗口(护士操作位)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最高,为11.92~37.77 μSv/h,平均(19.19 ±8.78 )μSv/h;PET/CT工作场所内各检测点之间辐射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F = 56.72,P < 0.05),给药窗口(护士操作位)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为14.28~21.55 μSv/h,平均(16.55 ±3.87) μSv/h;16个核医学工作场所的β表面污染水平均符合标准要求,工作人员的工作服表面污染水平超过标准的有2个(占12.50%),工作人员手部皮肤表面污染水平超过标准的有8个(占50.00%);77名核医学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为(1.11 ±0.65) mSv;77名放射工作人员均未发现有皮肤表观异常,但有12人(占15.58%)在对电离辐射较为敏感的组织器官存在一些异常,核医学接触时间>20年的放射工作人员眼晶体异常和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与其他核医学接触时间组相比,未发现统计学差异。结论 本次调查的核医学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情况良好,但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有待加强;核医学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还需引起进一步的重视。
  • 辐射监测/论著
  • 辐射监测/论著
    邓君, 王博, 王拓, 范胜男, 王燕君, 马剑锋, 孙全富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线、动态采集与分析我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剂量信息与数据,为保护其职业健康、预防控制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提供数据基础与科学依据。方法 参考我国放射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分析个人剂量登记与管理需求,动态设计、开发和运行“个人剂量监测登记系统”。全国个人监测技术服务机构通过网络直报个人剂量数据。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开展系统运维、数据质控和结果的分析与利用。结果 登记系统于2009年11月成功建立、部署并在全国范围上线启用。截至2018年,系统共授权用户364家,采集个人监测剂量数据约660余万条,累计覆盖近8.5万余家放射工作单位约82万放射工作人员。结论 我国“个人剂量监测登记系统”的成功建立与应用10年来,促进、规范了我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监测数据的登记、管理和分析利用,逐步成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防治与职业健康管理的科学手段与重要支撑。
  • 辐射监测/论著
    靳容, 张素艳, 李文娟, 张杰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参加2018年度全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系统能力考核,检验本中心个人剂量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方法 参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组织的考核,按照《2018年度放射卫生技术机构检测能力考核方案》的要求进行检测及结果统计分析。结果 考核五组盲样的单组性能均为|Pi| ≤ 0.1,综合性能B2+S2 ≤ 0.1,考核结果判定为优秀。结论 本实验室个人剂量监测系统测量数据准确、稳定性高,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家考核优秀的实验室,能够满足我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要求。
  • 辐射监测/论著
    王春红, 刘森林, 廖海涛, 谢旺成, 武奕华, 曾晔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调查广东省、江西省4座离子型稀土矿辐射水平,进行工作人员剂量评价,为保护工作人员健康和制定监督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Rn-Tn累积探测器、RAD7连续测氡仪、BWLM-PLUS氡子体测量仪、X(γ)辐射剂量当量率仪和γ谱仪,对稀土矿进行了222Rn/220Rn及其子体、γ辐射水平和土壤(原矿)中放射性核素含量的监测与分析。结果 稀土矿山顶的工人值班室220Rn浓度范围388~871 Bq/m3,灼烧车间γ剂量率560 nGy/h。除土壤中放射性核素226Ra、232Th含量偏低于环境对照点外,其他工作场所辐射水平均略偏高于环境对照点。结论 工作人员所受年附加有效剂量在0.15~8.06 mSv/a之间,低于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限值。
  • 辐射监测/论著
    彭崇, 陈宝才, 周花珑, 何贤文, 陆玲玉, 郭凯行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广西14个主要城市的50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中总α、总β、铀、钍和镭-226浓度水平,为广西辐射环境管理积累基础数据资料。方法 依据《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61—2001)开展调查,水中总α、总β、铀、钍和镭-226的相关分析方法进行样品分析。结果 广西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中总α、总β、铀、钍和镭-226的监测结果范围分别为 < 0.008~0.122 Bq/L、0.014~0.250 Bq/L、0.031~0.909 μg/L、0.063~0.709 μg/L和1.00~53.1 mBq/L。结论 广西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放射性处于天然环境本底水平,总α、总β浓度均不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放射性指标指导值,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中Ⅲ类水水质放射性指标要求。北海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放射性水平属广西14个城市中最高。
  • 辐射监测/论著
    陈飞, 郭文, 胡爱英, 丁艳秋, 张璇, 王晨, 佟林全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维护广大放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提高全国个人剂量监测水平和能力。方法 根据考核方案,组织2018年全国个人剂量检测单位进行考核,通过分析考核结果,发现并解决技术服务机构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结果 参加本次个人剂量能力考核的放射卫生服务机构为345家,其中优秀单位90家,优秀率为26.1%,合格单位(含优秀)322家,合格率93.3%;不合格单位23家,不合格率为6.7%。结论 通过多年组织考核,全国个人剂量监测能力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大多数参加考核的单位都能够按照考核方案较好的完成监测能力的考核工作。小部分单位的考核结果与参考值偏离较大,检测报告书写不够规范。不合格单位需要在检测中定期做好质量控制,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监测工作的规范性和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 辐射监测/论著
    姬绪莉, 孔庆宇, 卢桂才, 孙彦玲, 李鸿成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参加全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系统盲样比对,了解本省实验室个人剂量监测系统运行状况,提高监测能力和水平。方法 按照《2018年度全国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方案》要求准备热释光剂量计,邮寄回考核组盲样照射后,由参加比对实验室检测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本次5组比对结果单组性能偏差在-0.07~0.02(均符合|Pi| ≤ 0.10),同时综合性能偏差B2+S2 ≤ 0.30,故而实验得70满分,因检测报告得9分,总分未达到评定优秀的要求,本实验室个人剂量监测系统盲样比对结果为合格。结论 宁夏本实验室个人剂量监测系统运行良好,检测结果准确、误差范围较小,可满足国家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相关标准要求。
  • 辐射监测/论著
    谭维维, 钟恩德, 桑军阳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2014—2017年南通市放射单位不同年份和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的剂量水平及分布情况,为放射防护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预防放射性职业病的发生。方法 按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规范,每季度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剂量监测,职业类别包括诊断放射学(2A)、介入放射学(2E)、核医学(2C)、牙科放射学(2B)、放射治疗(2D)、工业辐照(3A)、工业探伤(3B)等,使用全国放射卫生信息平台个人监测管理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统计。结果 4年共监测放射工作人员6 465人次,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28 mSv/a,年有效剂量低于探测下限MDL组的有654人次,占10.12%;年有效剂量位于MDL~1mSv组的有5 619人次,占86.91%;4年集体有效剂量共为1.83 Sv,其中MDL~1mSv组集体有效剂量共为1.46 Sv。核医学人均年有效剂量0.56 mSv /a,高于其他职业类别监测结果,介入放射学0.44 mSv/a,放射治疗最低,为0.21 mSv/a,诊断放射学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27 mSv /a,对集体有效剂量贡献最大。结论 根据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所监测的放射工作人员剂量均远低于剂量限值20 mSv,放射工作人员工作环境处于安全、稳定状态,辐射防护条件较好。
  • 辐射环境/论著
  • 辐射环境/论著
    宋卫杰, 侯连娇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AERMOD模型机理,研究其在核设施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根据给定的释放源项和厂址气象数据,模拟获取核设施常规运行时气态放射性核素浓度分布,并进一步定性分析气态流出物浓度峰值落地点和时间分布,研究AERMOD模型在核设施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适用性和应用前景。结果 通过AERMOD模型适用性和应用前景分析,得出该模型总体满足核设施气态流出物浓度分布计算需求,可应用于核设施气态流出物扩散趋势和敏感点分析,并可为核设施常规运行的监测计划提供数据支撑。结论 本研究可为今后深入开展AERMOD模型在核设施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辐射安全/论著
  • 辐射安全/论著
    陈惠芳, 常纯卉, 付熙明, 袁龙, 雷翠萍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完善我国核和辐射卫生应急培训演练体系,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人员业务能力建设。方法 结合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培训演练的特点,通过研究基层人员培训演练的需求、国内外相关平台的设计方法,并通过专家论证,制定了平台系统的基本要求。结果 根据核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培训演练的要求,研制的平台包括了专业性的培训体系建设、流程化的综合培训管理、单人专项演练、多人协同综合演练、培训与演练管理、信息发布等内容。结论 核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的系统工程,通过这个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提高核和辐射突发事件现场卫生应急准备与响应能力,完善我国的卫生应急培训演练体系。
  • 诊断与治疗/论著
  • 诊断与治疗/论著
    邢杰, 李军堂, 郝大鹏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在CT影像学诊断中不同心率、采集时间窗以及伪影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对象采用2017年8月—2019年9月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CTA扫描的患者120例,分别对患者采取冠状动脉CTA扫描,不同心率患者的最佳成像期相以及采集时间窗,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客观评价之间的差异,分析不同采集时间窗的辐射情况。结果 低心率组患者的最佳成像期相以及采集时间窗高于其他两组(P < 0.05);低心率组患者的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以及回旋支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 < 0.05);低心率组患者的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以及回旋支的CT值和对比噪声比(CNR)显著高于其他两组,脂肪噪声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 < 0.05);三组患者的最佳采集时间窗有效剂量指数以及心动全周期有效剂量指数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最佳采集时间窗有效剂量指数显著低于全心动周期有效剂量指数(P < 0.05)。结论 在对低心率患者的诊断中,图像采集时间建议在舒张中末期,而在较高心率的患者诊断中,图像采集时间建议在收缩期。
  • 诊断与治疗/论著
    严文杰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胆总管取石术后不同时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为手术时机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85例符合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术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同时机分为3组:A组在ERCP术后48~72 h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0例),B组在ERCP术后72 h~6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5例),C组在ERCP术后6~8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0例)。对三组患者人口学和临床特征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3组患者年龄和性别构成、体质指数、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病率、住院时间、腹腔粘连程度、中转手术率和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A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低于B组和C组(P < 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人均并发症发生次数均显著低于B组和C组(P < 0.05),A组患者术后胆道损伤、浅表伤口感染、深部伤口感染、切口疝发生率均低于B组和C组(P > 0.05);3组患者术后行ERCP术比例和再入院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ERCP胆总管取石术后48~72 h内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病率、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