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封面
  • 封面
    2023, 32(2): 0-0.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目录
  • 目录
    2023, 32(2): 1-1.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论著
    孔淑颖, 杨宝路, 王仁生, 张明, 路天翔, 拓飞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内充气正比计数器开展放射性惰性气体37Ar活度绝对测量时,需要对计数器阈值以下的计数损失进行修正。方法 利用Geant4蒙特卡罗模拟软件,构建正比计数器模型并获得37Ar能量沉积谱,模拟分析计数损失产生原因及修正方法。结果 模拟计数器工作压强60 kPa下对光子探测效率,结果仅为38.7%,漏计数损失主要来源于光子逃逸产生的壁效应,可通过增大工作气体压强的方式减小,并通过外推的方式予以修正。模拟压强100 kPa下,壁效应影响为4.4%,与实验偏差在0.6%以内。结论 可利用Geant4确定计数器阈值以下漏计数修正因子,从而实现正比计数器法对37Ar活度的准确测量。
  • 论著
    闵楠, 刘芳, 牛菲, 刘乾, 宋钢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主要研究医院在疫情期间对热释光剂量计使用的消毒方法是否对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数据造成影响,筛选适合疫情期间适合使用消毒方案。方法 2020年3月—10月选择山东省内疫情期间接待有发热门诊的医院,通过调查医院疫情期间对热释光剂量计使用的消毒方法和消毒用品的种类及使用频率,进行分组模拟实验。结果 圆片剂量计组各消毒措施测量结果平均值为 0.92~0.99 mSv,对照组结果平均值为 0.98 mSv,偏差不超过 6%;玻璃管剂量计组中各消毒措施测量结果平均值为 0.20~0.22,对照组结果平均值为 0.21,偏差不超过 5%。结论 本次试验结果判定常用的消毒方法对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没有影响,但有些消毒措施并不适合用于剂量计。
  • 论著
    翟贺争, 武权, 吴香君, 王曼瑶, 张琪, 周巍, 苏锴骏, 周鹏跃, 张文艺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全国个人剂量监测比对过程,检验个人剂量监测能力,保障实验室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 依据2019—2021年的比对方案,准备能量鉴别式热释光剂量计,测量相应的剂量结果,同时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然后与参考值进行比较。结果 2019—2021年的比对目标量均为Hp(10)。2019年单组性能差异为-0.02~0.02,综合性能为0.02;2020年单组性能差异为0.02~0.10,综合性能为0.05;2021年单组性能差异为-0.02~0.02,综合性能为0.01。连续3年的比对结果均被比对组织者判定为优秀。结论 本实验室的个人剂量检测系统运行的质量控制状况良好,检测结果准确、可靠。重视刻度工作和提升人员知识水平是比对乃至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的重点。
  • 论著
    王天姿, 涂彧, 万骏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秦山核电站历年的流出物排放量及周围海域海洋介质的监测水平,了解其海域生物介质的放射性富集水平,评价其流出物对周围海域生物介质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8—2017年秦山核电站所监测得到的环境介质中3H、14C、90Sr、137Cs、110mAg的监测数据,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结果 秦山核电基地周围海域鲻鱼氚活度浓度为0.5~2.9 Bq/kg、牡蛎体内氚活度浓度为0.55~8.2 Bq/kg,二者受核电站流出物的影响氚活度浓度呈总体上升趋势;14C、137Cs与90Sr在监测生物中的活度浓度低于本底值,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核电站流出物对14C几乎没有影响;110mAg的活度水平在牡蛎体内逐年变化显著下降,在鲻鱼体内稳定在本底水平以下。结论 秦山核电站作为中国大陆运行时间最长的核电站,其周围海域生物介质体内多数核素都低于本底水平,该核电站流出物对周围海域海洋生物介质影响较小。
  • 论著
    武云云, 宋延超, 张庆召, 尚兵, 崔宏星, 侯长松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初步调查我国东北地区居室氡浓度水平和变化趋势。 方法 选择东北地区的沈阳、长春、哈尔滨、黑河和伊春5个城市的多层和高层住宅共261户,采用固体核径迹法累积测量室内氡浓度,测量时间3个月以上。长春进行了为期1年的测量,分析季节变化。 结果 5个城市室内氡浓度均值为88 Bq/m3,范围为12~558 Bq/m3。室内氡浓度 ≤ 100 Bq/m3的房屋占75.1%,室内氡浓度 ≤ 300 Bq/m3的房屋占97.7%。室内氡浓度随建筑年代增加呈现增长趋势。冬季室内氡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夏季氡浓度明显高于秋季和春季;结论 我国东北室内氡浓度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调查结果相比,呈现明显升高趋势,冬季取暖季节氡浓度明显偏高,夏季氡浓度明显高于秋季和春季,室内氡污染值得关注。
  • 论著
    曹玉丽, 苏垠平, 徐辉, 孙全富, 程金生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在社区开展手机网络问卷调查,获得居民医疗照射频次数据,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从一家县级医院的医护人员扩展到社区。问卷内容包括职业、医保类型、教育程度等个人信息,以及辐射相关的基本认知和2021年接受医疗照射的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接受照射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223人,12.56%调查对象在2021年接受过放射诊疗,男性接受医疗照射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19.64% vs. 10.18%)。随着年龄的增加接受照射的可能性显著增加,20~、30~、40~、50~岁的居民接受医疗照射的比例分别为6.25%、7.95%、19.23%和33.33%。接受医疗照射的人中,57.14%的人接受的是CT扫描检查。参加新农合的人员接受放射诊疗的可能性显著低于城镇职工和居民(OR = 0.55,95%CI:0.13~2.23,P > 0.05)。结论 在社区开展问卷调查可以获得居民医疗照射的更多信息,年龄和医保类型是影响照射频次的重要因素。
  • 论著
    钱前, 王海华, 杨勇, 朱波, 余佳勉, 景丽艳, 杨陆婷, 钱佩谊, 赵徵鑫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掌握杭州市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资源和频度现况,为相关主管单位合理配置诊疗资源和科学监管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9年4月1日—2020年3月31日,利用调查表,对杭州市所有医疗机构基本情况、放射工作人员情况、放射诊疗设备配置情况、放射诊疗频度等进行普查。结果 杭州市共有1001家放射诊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6714人,放射诊疗设备2742台,常规X射线诊断频度为788.43人次/千人口,CT诊断频度为531.93人次/千人口,乳腺及牙科摄影诊断频度为246.34人次/千人口,介入诊疗频度为10.01人次/千人口,放射治疗频度为2.39人/千人口,核医学诊断频度为8.90人次/千人口,核医学治疗频度为0.99人/千人口。结论 杭州市医疗机构发展迅速,但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为更好地保护受检者健康,建议相关部门优化诊疗资源配置及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放射防护监管。
  • 论著
    徐建宇, 陈英民, 陈睿, 马娅, 王小山, 卢俊男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应用模体测量儿童脉管性疾病介入术患者的剂量,计算有效剂量(E)和剂量面积乘积(DAP)到E的转换系数,为研究儿童受照剂量和辐射防护提供剂量参考水平。方法 将TLD放于模体器官中,按透视时间将3种脉管性疾病均分为低中高剂量组,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模拟不同剂量水平的曝光条件,测量器官剂量,并计算有效剂量。结果 3组头面部脉管性疾病红骨髓剂量分别为8.15、30.34、43.53 mGy;有效剂量分别为12.88、47.84、73.12 mSv;DAP到E的转换系数平均为2.16。3组躯干脉管性疾病红骨髓剂量分别为2.11、15.62、31.21 mGy;有效剂量分别为12.39、70.56、134.60 mSv;DAP到E的转换系数平均为3.03。3组下肢脉管性疾病红骨髓剂量分别为3.58、6.50、12.28 mGy;有效剂量分别为3.64、7.04、14.85 mSv;DAP到E的转换系数平均为0.73。结论 患者剂量和DAP到E的转换系数由大到小为:躯干脉管性疾病 > 头面部脉管性疾病 > 下肢脉管性疾病。所得的剂量数据可估计患儿的辐射暴露。
  • 论著
    林丽, 戚玮, 胡兰, 杜延修, 邓君, 曹磊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X射线防护橡胶进行蒙特卡罗设计与初步测试。方法 针对介入治疗X射线能谱特点,利用Monte Carlo模拟计算,研究了铅橡胶、钨及铋组合橡胶和钆及铋组合橡胶样品的屏蔽效果,并通过实际测量给出了对无铅橡胶和铅橡胶的铅当量随X射线峰值管电压变化规律。结果 峰值管电压在60 ~ 110 kV,无铅橡胶可实现对铅橡胶的有效替代。结论 现有无铅防护橡胶对低能杂散X射线的屏蔽衰减效果优于铅橡胶。考虑到铅橡胶的固有缺陷,热塑性弹性体为填料的柔性X射线防护制品将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 论著
    李丹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辐射防护是乏燃料后处理厂房中一个重要的设计要求。所有的主工艺厂房均需要考虑放射性对工作人员以及环境的影响。而在普通工业及民用建筑中,均不需要考虑辐射防护要求。这一区别对乏燃料后处理厂房的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对乏燃料后处理厂房与普通厂房的区别、辐射防护要求与现行建筑设计规范的适配性做出了梳理与分析,并结合实际工程经验给出了相应的对策,总结了一些与辐射防护要求相关的设计原则,供广大乏燃料后处理厂房的建筑设计师参考借鉴。
  • 论著
    赵佳宁, 许业强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使对阻氚性能要求不高的领域涂层的制备方法更为简便,本文提出了采用热喷涂技术制备Al-Al2O3阻氚涂层的方法并进行性能分析;方法 采用试验的方式验证了热喷涂方法制备的Al-Al2O3涂层的阻氚性能及结合力;结果 在不锈钢表面喷涂Al-Al2O3涂层0.2 mm后,氚渗透率可下降1个数量级,增加涂层厚度对阻氚性能无明显提升;采用划痕实验测定涂层的结合力在5~10N范围;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较为简便的阻氚涂层制备方法,分析了热喷涂技术制备Al-Al2O3阻氚的性能,为含氚固体废物储存等领域阻氚涂层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 论著
    周林倩, 黄伟旭, 蔡丽娜, 柯伟奕, 张灵钰, 蔡雅诗, 张素芬, 杨萍, 邹剑明, 陈慧峰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低剂量电离辐射(LDIR)对HBE细胞氧化应激及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 将HBE细胞分为0、50、100、200 mGy组,采用X射线照射后分别培养24 h和48 h,检测细胞存活率、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8-羟基脱氧鸟苷(8-OHdG)以及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PPP2R2DTP53基因转录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辐照后24 h,各剂量组细胞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各剂量组MDA水平均显著升高,GSH水平呈剂量依赖性降低,8-OHdG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升高,PPP2R2D基因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50 mGy组TP53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相比,辐照后48 h,50 mGy组细胞存活率达到最高,MDA水平显著降低,8-OHdG水平显著降低,PPP2R2D基因和TP53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00 mGy组细胞GSH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 LDIR特别是50 mGy的辐射可影响HBE细胞氧化-抗氧化水平以及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转录水平差异表达。
  • 论著
    刘玉明, 江叔奇, 蒋定文, 何颖, 李珂娴, 侯登勇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WR-2721与香菇多糖、细胞因子联合应用对辐射损伤小鼠的协同保护作用,为急性放射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案。方法 取70只ICR小鼠,分为7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WR-2721组、香菇多糖&细胞因子组、WR-2721 &香菇多糖组、WR-2721 &细胞因子组、WR-2721 &香菇多糖&细胞因子组,除对照组外,其他组用60Co-γ射线一次照射,剂量率为0.8 Gy·min-1,累积剂量为5.0 Gy。照后14 d脱臼处死小鼠,测定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白介素-11(IL-11)、TNF-α含量。结果 WR-2721与香菇多糖、细胞因子联合用药组的小鼠脾脏指数为7.33 ±2.84、胸腺指数为1.70 ±0.30、血清SOD为114.0 ±8.3、MDA为7.33 ±1.16、IL-11含量为155.8 ±49.4、TNF-α的含量为174.0 ±37.8。与模型组相比,除脾脏指数外,其余各指标均具有显著意义(P < 0.05或P < 0.01),因此联合用药组具有促进辐射损伤恢复的作用。结论 WR-2721与香菇多糖、细胞因子联合应用具有较好的协同保护作用,是急性放射损伤治疗的一种较好的用药方案。
  • 论著
    凌攀, 何玲, 王光宪, 杨柳莹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癌症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的变化,为其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21年间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2例癌症患者治疗前后的体检资料,分析其外周血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放疗和放化疗患者外周血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化疗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放射治疗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异常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淋巴细胞微核率异常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化疗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异常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淋巴细胞微核率异常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放射治疗会导致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异常,医疗机构可将其作为监测放疗对患者损害的剂量指标,制订有效的应急预案,及时做好每个疗程的放射剂量评估。
  • 论著
    刘剑英, 尚伟华, 马得勋, 邱霞, 刘书锋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核辐射低剂量长期接触人员进行抗氧化指标、免疫指标、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血生化等进行检测分析,探讨低剂量核辐射接触对机体的影响,为其辐射防护和职业健康监护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80名核辐射作业的人员为接触组,另选30名非接触人员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生化、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凋亡因子Bcl-2和Bax、淋巴细胞转化率、淋巴细胞微核率等指标。结果 接触组T-AOC、GSH-Px、SOD、细胞增殖活性、PCNA、Bcl-2、淋巴细胞转化率、WBC、PLT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MDA、Bax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淋巴细胞微核率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核辐射长期低剂量接触对作业人员相关指标有一定影响,但未造成明显损伤,核辐射接触人员应增强防护意识,加强科学防护,降低辐射损伤。
  • 论著
    张磊, 沈文荣, 张秀明, 于韶荣, 姜久艳, 吴梦婕, 史丹, 尹娜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IA期孤立结节型浸润性粘液性肺腺癌(Invasive mucinous lung adenocarcinoma,IMA)的CT特征以及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为IA期IMA 53例患者53个病灶,以及浸润性非粘液性肺腺癌(Invasive non-mucinous lung adenocarcinoma,NIMA)141例患者141个病灶作为对照,行单因素分析比较2组在人口统计学及CT征象上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孤立结节型IMA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以主要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为基础建立risk score(风险评分)预测模型,最后用ROC(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此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在年龄、结节的最长直径、瘤肺界面、分叶、毛刺、支气管充气征或空泡征、血管异常改变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 0.05),且毛刺征在两者之间的CT表现不同,前者较长且软,后者较短且硬;在性别、结节形状、胸膜牵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不规则形态在IMA中出现率相对稍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瘤肺界面模糊(OR = 20.930;P < 0.05)、支气管充气征或空泡征(OR = 7.126;P < 0.05)、毛刺(OR = 4.207,P < 0.05)、血管异常改变(OR = 0.147;P < 0.05)是主要影响因素,基于主要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829(P < 0.05)。结论 与NIMA相比,IA期周围型孤立结节型IMA年龄更大,CT上更多表现出模糊的瘤肺界面以及支气管充气征或空泡征;毛刺较长且软。依据瘤肺界面、支气管充气征或空泡征、毛刺、血管异常改变为主要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而建立的risk score预测模型对孤立结节型IMA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 论著
    吴鸿明, 隋海晶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胸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用于无症状成人肺癌筛查效果。方法 以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接受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的 ≥ 18岁成人作为研究对象,检出阳性肺结节者采用经皮穿刺活检或支气管镜活检进行肺结节病理检测,比较从不吸烟者和曾经吸烟者中低剂量CT筛查效果。结果 9359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受检者包括4492例从不吸烟者和4867例曾经吸烟者,总体阳性肺结节检出率为16.2%。从不吸烟者和曾经吸烟者首次CT筛查年龄、性别构成、体质指数、累计随访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首次CT筛查肺结节分类、检出阳性肺结节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检出肺结节阳性的从不吸烟者和曾经吸烟者首次筛查检出阳性肺结节比例、随访检出阳性肺结节比例、首次CT筛查肺结节分类、检出多发肺结节比例、首次筛查肺结节平均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肺结节性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7.23,P < 0.01);此外,检出肺结节阳性的从不吸烟者肺癌发生率显著低于曾经吸烟者(χ2 = 6.42,P < 0.01)。结论 胸部低剂量螺旋CT筛查可显著提升从不吸烟者肺结节检出率;虽然其肺癌检出率低于曾经吸烟者,但胸部低剂量螺旋CT筛查用于筛查肺癌的假阳性率与曾经吸烟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建议在无症状成人中应用胸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筛查肺癌。
  • 论著
    陈郁明, 侯铁英, 杨景侠, 文政伟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放射诊疗技术的广泛普及,在临床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三级综合医院普遍存在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种类多、涉及科室及人员广、放射诊疗技术使用途径和潜在危害多的特点,辐射防护成为了医院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三级综合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辐射防护管理架构,通过明确主要牵头部门、细化分工和职责、强化多部门沟通协作、梳理关键衔接环节等措施逐步完善医院辐射防护管理。通过不断查摆存在问题并进行整改解决,持续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形成精细化管理闭环。确保放射工作人员、放射性药物、设备、场所及时获取有效资质,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受检者的辐射安全,深入推进平安医院建设。
  • 综述
  • 综述
    师新华, 赵莲峰, 窦义昌, 古晓娜, 战景明, 薛向明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核工业的迅速发展,铀接触人群正在迅速扩大,肾脏作为铀早期的主要滞留器官,容易受到铀化学毒性影响,因此肾脏损伤是铀接触人群的一个主要健康问题。然而,临床上常用的肾脏损伤标志物通常要到肾脏损伤的后期才会出现明显的改变,使铀接触人群的职业健康监护出现了一定的困难。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了一批能够反映铀致肾脏早期损伤的生物标记物,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蛋白质印迹等对这些标志物进行了探究。本文将对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铀致肾脏损伤的诊断、发展和预后提供依据。
  • 综述
    范媛媛, 练剑锋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乳腺癌为全球最常见、癌症相关死因位居第五位的恶性肿瘤,是一种给患者个人及其家庭、社会经济发展均造成了沉重负担的全球性健康问题。放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其在乳腺癌患者综合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乳腺癌辅助放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综述
    陆晓骞, 宗凌燕, 沈琪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传统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SPECT)与计算机体层成像(CT)结合使用可显示病灶形态学改变及显像剂分布状态,可提高肿瘤和非肿瘤疾病成像敏感性和特异性。SPECT/CT通过一次成像观察多部位病灶,可用于分析解剖结构及代谢状态,从而提高了疾病鉴别与诊断准确性。新型混合SPECT/CT设备缩短了图像采集时间并提供精准衰减校正和融合成像,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了科学基础。本文综述了SPECT/CT技术临床应用进展。
  • 综述
    周景润, 朱绍林, 朱磊, 张晗, 何乐民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多叶准直器是医用直线加速器中遮挡射线的装置,在放射治疗中调节射野形状和剂量分布,直接影响靶区与危及器官受量。目前,多叶准直器在结构上呈现出多样化,各类多叶准直器的剂量学对比也同步推进。本文按多叶准直器的基本构成将其分类,分别介绍各主流加速器厂商产品的硬件结构与设计特点(包括瓦里安Millennium MLC、HD120MLC、Halcyon;医科达MLCi/i2、Agility;安科瑞 InCise 2 MLC、TomoTherapy二元气动光栅);在临床应用评价方面,以鼻咽癌放疗计划为主,综述多叶准直器剂量学表现的对比研究,以及相关条件设置对剂量分布的影响。本文综述的多叶准直器的设计与临床应用评价,为更具创新性设计方案的提出、临床个体化治疗中加速器的选择与参数设定提供参考。
  • 综述
    杜丹, 尚梦娟, 林加金, 苗霞, 晏雨铭, 徐胜龙, 孙娜, 李静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中枢神经系统是对微波辐射最敏感的重要靶器官系统之一。微波辐射可引起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及神经信息传递异常,目前关于微波辐射对海马相关神经递质的影响及其机制尚未明确。本文主要从微波辐射对学习记忆、神经递质的效应及对神经递质的作用机理3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这一领域的未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综述
    田茂叶, 聂红梅, 刘亚, 刘伟, 龙伟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科技及医学的迅速发展使得电离辐射的应用日益广泛。临床上,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电离辐射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会不可避免地对正常细胞产生辐射损伤甚至导致细胞死亡。电离辐射究竟是如何导致细胞死亡,而细胞又是以何种形式死亡一直以来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与辐射相关的新的细胞死亡方式相继被发现,除了凋亡之外,焦亡、程序性坏死、铁死亡、巨泡式细胞死亡和自噬性细胞死亡等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辐射防护与放疗增敏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靶点。本文综述了辐射诱导的细胞死亡方式及其分子机制,并介绍了基于这些细胞死亡机制所开展的辐射防护与放疗增敏研究的最新进展,以期为辐射防护药物及放疗增敏剂的研发提供参考。